-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价值原理
王志成
内容提要:这篇文章摘自本人新近完成的《价值、利息和
经济周期原理》一书,并作了适当的删减和改写,现专门发表
出来供有意研究这一问题的广大网友参考。
关键词:效用及使用价值,生产能力,价值与价格。
第一章 价值纷争
一、亚当·斯密
价值是什么,该怎样度量或计算?很显然,以往的经济学
家没法用简单的语言直截了当地回答这一问题。在经济学的发
展史上,价值是一个非常具有争议的概念,要想回答这一问题
就不能不回顾一下不同的价值理论。因为价格的直接基础是价
值,而价格又是经济学中的基本问题,所以可以认为价值是比
价格更为基本的概念与问题;同时也可以认为,价值是经济学
中最为核心的问题。为此我们就从价值的概念开始,并以斯密
的价值理论作为开端展开有关经济学问题的探讨。
当然,在很多年前大多数的经济学家一般都不研究价值问
题了;尤其是中国的学者,一谈到这一问题就感觉这仅仅是有
关政治经济学、特别是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的问题。再往回
退一步,这又不能不使人联想到有关劳动、资本、剥削等等被
认为是已经过时的概念,觉得这种研究无论结果如何都与主流
经济学格格不入、水火不容甚至是不可信的。其实完全不必这
样,我们也不是简单地肯定或否定马克思的经济理论。只是价
1
值是经济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在历史上又曾那么重要,为了
全面研究经济学就必然要面对和解决价值问题。
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一书中,亚当·斯密
最先把价值分成了两部分:“应当注意,价值一词有二个不同的
意义。它有时表示特定物品的效用,有时又表示由于占有某物
而取得的对他种货物的购买力。前者可叫做使用价值,后者可
叫做交换价值。”①
这种区分是很客观的,即使现在看来也像是没有太多的异
议。因为任何物品的价值总要表现出一定的交换能力或曰购买
力,这种购买力除了用交换价值表示之外还可以用我们非常熟
悉的价格来说明:即价值越大的物品,价格越高;反之,则价
格越低。不过价值与使用价值又有什么内在的必然联系,这其
中的问题就比较复杂了,正像斯密早就注意到的那样:“使用价
值很大的东西,往往具有极小的交换价值,甚或没有;反之,
交换价值很大的东西,往往具有极小的使用价值,甚或没有。
例如,水的用途最大,但我们不能以水购买任何物品,也不会
拿任何物品与水交换。反之,钻石虽几乎无使用价值可言,但
须有大量其他货物才能与之交换。”②
这就是所谓的价值悖论,从而引发了更多的问题。我们还
能举出使用价值很“大”、交换价值也很大的物品,例如原始时
代的弓箭、现代的很多高科技产品等等。一句话,不能简单地
用使用价值的大与小来衡量价值或交换价值的大与小。这让人
感觉到,价值、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这三者之间似乎不存在什
么确定的量度关系,只是价值与交换价值有着明显的、密不可
分的比例关系。正因为此,斯密把价值分成了两部分,重点研
① 《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上卷,商务印书馆,1972 年,第 25
页。
② 同上,第25 页。
2
究了价值和交换价值的衡量问题,从而把使用价值独立出来并
放在了一边。
在斯密看来,价值由劳动构成并可以用劳动衡量:“一个人
是贫是富,就看他能在什么程度上享受人生的必需品、便利品
和娱乐品。但自分工完全确立以来,各人所需要的物品,仅有
极小部分仰给于自己劳动,最大部分却须仰给于他人劳动。所
以,他是贫是富,要看他能够支配多少劳动,换言之,要看他
能够购买多少劳动。一个人占有某货物,但不愿自己消费,而
愿用以交换他物,对他说来,这货物的价值,等于使他能购买
或能支配的劳动量。因此,劳动是衡量一切商品交换价值的真
实尺度。”①斯密对此进行了详细的论述:“任何一个物品的真
实价格,即要取得这物品实际上所付出的代价,乃是获得它的
辛苦和麻烦。对于已得此物但愿用以交换他物的人来说,它的
真正价值,等于因占有它而能自己省免并转加到别人身上去的
辛苦和麻烦。以货币或货物购买物品,就是用劳动购买,正如
我们用自己的劳动取得一样。此等货币或货物,使我们能够免
除相当的劳动。它们含有一定劳动量的价值,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