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孔SiO2及其氧化物复合材料的制备与表征-应用化学专业论文.docxVIP

介孔SiO2及其氧化物复合材料的制备与表征-应用化学专业论文.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介孔SiO2及其氧化物复合材料的制备与表征-应用化学专业论文

摘 摘 要 I I 摘要 介孔 SiO2 材料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孔道大小均匀、孔径可在 2nm 至 50nm 范围内连续调节等特性,使其在分离提纯、生物材料、催化、环境、能源等领域 具有多种潜在的用途。本文采用不同的表面活性剂合成了介孔 SiO2 及其氧化物 复合材料,研究了有机硅烷?-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对介孔 SiO2 的表面改 性处理,检测其吸附性能,并对 MOX 与 SiO2 材料的复合机理进行初步性探讨。 全文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第一部分采用阴、阳离子混合表面活性剂作为模板,利用水热法合成了介孔 SiO2。考察了制备介孔 SiO2 过程中盐酸用量(溶液 pH 值)、醇水比例、煅烧温度 等因素对合成材料孔结构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采用阴阳离子混合表面活性剂 也可以得到有序孔道结构的介孔 SiO2,产物结构与孔径受溶液的 pH 值、醇水比 例、煅烧温度等因素的影响。所得孔径分布最均匀且比表面积较大的合成条件为: t=40℃,pH=4.0,m(CH3CH2OH)/m(H2O)=3:1。 而后对煅烧或是乙醇抽提所得的介孔 SiO2 进行氨基改性,通过傅立叶红外 光谱、透射电镜、热重分析、氮气吸附-脱附等方法对产物结构进行表征,并研 究了该材料对水溶液中金属铜离子的吸附性能,另外,还研究了不同比例的?-氨 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氨基改性介孔 SiO2 后对 Cu2+的吸附性能。实验结果表 明,乙醇抽提氨基改性后的 SiO2 表现出较好的吸附性能,其接枝率为 7.8%左右 时吸附效果最为理想。增加改性剂的量,氨基连带的烷基分子链会堵塞材料孔道, 反而使介孔材料的吸附能力大大降低。 第二部分以三嵌段共聚物(P123)作为模板剂,正硅酸乙酯(TEOS)为硅源, 利用水热合成在不同 pH 值条件下一步合成了掺杂 Cu 或 Mn 的介孔 SiO2。通过 N2 等温吸附-脱附法、X 射线衍射(XRD)、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高分辨 透射电镜(HRTEM)、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和 X 射线光电 子能谱(XPS)等手段对合成的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 pH=1.0 的情况下合 成的介孔 CuO/SiO 2 材料在脱附曲线上表现为双介孔;当 pH=1.5~4.0 时,所得 介孔材料的孔径逐渐变大,铜负载量也逐渐增加。但是在 pH=1.5 和 2.0 时,所 II II 得孔道有所阻塞。而负载 Mn 时在 pH=0.5~2.0 是在脱附曲线上都表现为双介孔, 只是 pH=4.0 时才出现墨水瓶孔。实验结果说明通过调节酸度可以得到不同孔结 构的纳米复合材料,此外,不同阴、阳离子也会对介孔复合材料的结构造成影响。 关键词: 介孔 SiO2;改性;吸附;水热;掺杂 PAGE PAGE IV Abstract Mesoporous SiO2 have unique structure such as extremely high surface area、 narrow poer size distribution and large adjustable pore sizes(2-50nm), these have made such materials the focus of great interesting. They might be applied in various fields especially as adsoprtion and separation, ion exchange, catalysis, molecular host, optoelectronic and so on. In this paper, different surfactants were used to synthesis mesoporous silica and the adsorption properties of mesoporous silica after modefied by organic silane (KH550) were investigated.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the mesoporous MOx-SiO2 composites was studied. This thesis includes the following sections: In the first part, mesoporous silica was prepared by hydrothermal method using the mixed anion-cationic surfactants as template. The s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peili20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