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渠道早会专题——中国保险行业点滴史.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David 2010.12 第一节:中国商业保险之路 你是否了解你所在的行业?  从低头走路到抬头走路? 2 30年,一段光辉岁月  制造业,人力为王,保险业,人海战术  市场换技术?汽车行业,保险行业,同样失败的结局  牌照生意的局限,都缺乏持久的生机与活力  “不管白猫、黑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 的“猫论”式发展 观,亦折射于国内商业保险的保费规模“饥渴症” 。 3  中国商业保险的阿喀琉斯(Achilles )之踵  短期的资本与长期的行业  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的“行政资本” ;1986、1988年,国有企业资本聚合 成立股份公司;1992年,友邦打响海外资本第一枪;1996年,保险行业第一次扩容 潮,民营资本;及至2004年,保险行业最阔绰地发放了一次牌照,异军突起的民营资 本上演蛇吞象,批量染指“2004系”新公司  迅速做大的规模与行业形象的整体滑落  2001年平安的投连险危机,2006年友邦的重疾险危机,2007年的交强险危机  综合金融的梦想与保险分业监管的瓶颈  2009年6月,7000亿平安鲸吞5000亿的深发展  人保集团,在新一代保险干部吴焰的布局下,已经从原有的保险和资产管理,扩展至 信托、基金等非保险金融领域  2008年的危机还开了一个不良的先例——“大而不死” (too big to fail ),而综合金融架 构,大行并购之道,似乎也是做“大” 的终南捷径  监管的矛,面对分业的盾,酝酿一个超越银行、保险和证券的超级监管似乎势在必行  2009年7月28 日,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第二天,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会后的“吹 风会”上称,“未来中国将扩大跨行业监管力度”,而美国金融体系改革方案中“改造”美 联储成为“系统性风险监管者” 的主张值得借鉴 4 2500万从业者,烈士?  1992—2007年,每50个中国人中,就有一个卖过保 险。—— 中央财经大学郝演苏教授,2007年  个险期缴保障业务成为保险业务中的“软黄金”  数度在国家或者社会危机重重之际——不管是20世纪末 国有企业的下岗、分流潮,还是2008年金融危机下的失 业、就业危机——他们都成为吸纳不稳定人群最多的 “工作”  一人卖保险,全家不要脸。保险推销请勿入内!卖保险 的没保险。保险行业形象之差、地位之低,从业人员数 量、去职人数之多,银、证、基、信、保五大金融行业 中,无人出其右 5  外资巨头的进与退  从春梦到噩梦  特别的门槛——“532” 。外资保险公司要在中国大陆开展寿险 业务,其必要前提是,注册资本金不得低于50亿美元、公司 营业满30年,并且在中国开设代表处满两年  安联、安盛、荷兰国际集团、美国大都会以及纽约人寿等等 巨头,光鲜的“强强联合”却制造不出一个伟大的企业  2008年,30多家外资寿险公司市场份额从年初的8%下降至年 末5%,赢家难寻。  悖论:真真切切卖保险的赚不到钱;但是虚虚实实投保险股 票

文档评论(0)

xingyuxiaxi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