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第 1 页
导
第 一 章 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意义
可持续 发展是全人类面 临 的涉及人 口、资源 、经济 、社会 、
环境等方方面面 的一个重大理论与实践 问题 。尽管在理论上 ,政
治家 、哲学家 、经济学家 、生态学家和环境学家等还没有一个 公
认 的理论 模 式 ,但 以 年 联合 国环 境与 发 展 大会 通 过 的 (
世 纪议程 》为标 志 ,人们 已跨 出理论探讨 的范畴 ,把 “可持续发
展 ”推 向人类共 同追求 的实现 目标 。 近 年 来 ,我 国学者对 可
持续 发展 的理 论探 讨也十分 活跃 ,并 以制定 与实施 《中国 世
纪议程 》为高潮 。然而 ,国 内外在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和评价方
法 的研 究方面 尚处于起步 阶段 ,还没有形成统一 的指标体系 。国
际上 , 以联合 国可持续发展委 员会 、英 国、美 国等分别提 出的指
标 体 系最 具影 响 ; 国 内以国家统计 局 统计 科 学研 究所 和 中 国
世 纪议程 管理 中心联合成立 的 《中国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研 究》
课题组 的工作最具代表性 。然而 ,这些在不 同背景下提 出的指标
体系虽各具特色 ,但 因可操作性较差 ,大都没有在实践 中得到成
功 的应用和推广 。同时,这些指标体系都是从 国家或 区域 出发来
设计 的,专 门就城 市来设计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 ,对城 市可持续
发展进 行实证分析 ,并据此提 出城 市实施可持续发展 战略对策 的
研 究成果更是缺 乏 。这种状况直接影 响到城 市可持续发展方 向和
第 2 页
效果 的真实评判与把握 ,从而也无法有效地指导可持续发展 的具
体 实践 本 书 是 课 题 组 在 承 担 了原 国家 教 委 专 项 任 务 研 究项 目
《中国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 究》、南京市科委软科学项 目
《南京市可持续发展评价与监测系统研究》、南京市计委专项任务
招标项 目 《“十五 ”期 间南京市可持续发展对策研 究》,以及 国家
社 会 科 学基 金 项 目 《中 国大城 市可 持 续 发展 评 价 与监 测 体 系研
究》等课题研 究任务 的基础上做进 一步研 究完成 的。在项 目的研
究过程 中,一些 阶段性成果 以论文形式发表在 《中国软科学 》、
《统计研 究》等学术刊物上 ,其 中三项成果分别获 “第五届全 国
统计科研优秀成果三等奖 ”、 “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第二届人文社
会科学研 究成果三等奖 ”和 “南京市第五次哲学社会科学研 究成
果三等奖”。
本书研 究的理论意义在于丰 富城 市可持续发展评价理论和实
证分析方法 ,建立体现我 国城 市特征 的城 市可持续发展 的评价指
标体系 ,为在全 国建立 定期发布城 市可持续发展度制度做好理论
与方法 的准备 。现实意义在于通过对城 市可持续发展 的评价与 比
较分析 ,直接为城 市实施可持续发展 战略提供对策 ,架起城 市可
持续发展理论与实践 的桥梁 。此外 ,也将为 以后 出版 《中国城 市
可持续发展 白皮书》奠定必要 的理论基础 。
第 二 节 基 本 框 架 和 主 要 内容
一、基 本框 架
研究框架结构如 图
其 中 ,除第 一 章为 导论 外 ,第 二 章 、第 三 章 、第 四章是 理 论
第 3 页
与方法 研 究 ;第 五 章 、第 六 章 、第七 章是应 用 研 究 ;第 八 章是对
策 研 究 。
图 本书研究框架结构
二、主要 内容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