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第 1 页
第 2 页
第 3 页
国有资产监管、
运营体制的探索与建议
韩 小 明
国有资产监管、运营体制是经济体制 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我 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体制 的重要 内容之一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 的不断深化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改革行业管
理体制 ,转变政府职能和改革政府机构,都在不同程度上涉及 国有资产监管、运营体制 问题 。
年代 中期 以前 ,与我 国当时的经济体制和企业制度相适应 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是有
效率 的。只是在 年代 中期 以后 ,随着我 国经济体制和企业制度开始 向市场经济转轨 ,原
有 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无法适应变化 了的经济体制和企业制度 ,才产生 了诸如 国有产权主
体缺位 、国有资产存量凝滞 、部分 国有资产流失等 问题 。我们研究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
问题 ,基本 的立足点和方法论 ,是基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对 国有资产监
管、运营体制的客观要求。
一、国有资产监管、运营体制的定位与基本框架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中,国有资产监管、运营体制应该具有什么样 的地位和作用 ,是决
定其基本框架和运作机制 的基础 。从 目前改革 的实践来看 ,各有关方面对 国有资产管理部
门在政府机构 中的地位 、对 国有资产经营机构和 国有资产授权经营 问题 的不 同看法 ,以及各
级政府在有关 问题上 的不 同做法 ,反映了对 国有资产监管 、运营体制 的定位 以及在此基础上
形成的国有资产监管、运营体制的基本框架 ,存在着不同的理解和认识。
(一 )国有 资产监 管 、运 营体制 的定位
国有资产是 以国家作为 出资者而形成 的、并在法律上得 以确认 的公有资产 ,在实践 中,
它既可 以以实物 (物品、货币等)的形式存在,也可 以以权益 (产权 )的形式存在。我国现存的
第 4 页
国有资产大体可 以分为两类 :按照 目前实践 中约定俗成的称谓 ,一类是经营性 国有资产 ,另
一类是非经营性国有资产 。其实质 区别在于前者是资本类 (要求价值增值 )的国有资产 ,后
者是非资本类 (不要求价值增值 )的国有资产 。在不 同的经济体制下 ,这两类 国有资产 的界
定是有所不 同的。从深化 国有企业改革 的角度涉及 的国有资产 ,主要是经营性 的国有资产 。
国有资产监管、运营体制是国有资产的管理、监督、运营的制度化形式,它涉及国有资产
的监管、运营主体 ,作为监管、运营对象的国有资产的界定,以及监管、运营国有资产的方式
和与之相适应 的组织制度等诸 多方面 的内容 。在不 同的经济体制下 ,由于管理 国有资产 的
类型和方式不同,因而 ,国有资产的管理、监督、运营主体和与之相适应的组织制度 、管理制
度 也会有所不 同。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 ,国有经济是 以国有企业为载体 ,经营性 国有资产 的主要意义 ,在于
它的实物存在形式,因此 ,这时的国有资产管理 ,必须通过对 国有企业的管理来实现 ,国有资
产 的管理 、运营主体必然是包括企业主管部 门在 内的政府各有关部 门,并形成与之相适应 的
组织制度 (政府机构设置和相应的政企关系)和管理制度 。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 ,由于政企分开和企业 出资主体 的多元化 ,国有经济的载体
势必要 由国有企业变为 国有产权 ,经营性 国有资产 的主要意义 ,也 由它的实物存在形式变为
国有资产出资者的权益 ,因此 ,这时的国有资产管理 ,只能通过监管和运营国有产权来实现 ;
国有资产监管和运营的基本方式 ,也必然 由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实物管理和资产调拨 ,转变为
对 国有产权 的管理和交易。在这种体制下 ,国有资产监管 、运营主体和与之相适应 的组织制
度及管理制度 ,必然要发生相应 的变化 。理解和适应这种变化 ,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的
国有资产监管、运营体制的重要条件之一。
国有资产监管 、运营体制的基本功能 ,是作为确保实现 国有经济运行 目标 的途径和手段
存在 。由于 国有经济在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