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价格模式的建立与市场发育的关系 张卓元主编.pdfVIP

新价格模式的建立与市场发育的关系 张卓元主编.pdf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第 1 页 导 言 本书的 目的,是企求在对 中国价格改革、价格模式转换和市场 发育各 自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着重从两者相互关系的角度,探 讨总是走在经济体制改革前列的价格改革 ,如何受到其它改革相 对滞后 的影响,特别是新 的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 的价 格模式的建立,如何受制约于市场发育的状况,即市场发育不够成 熟、市场体系不健全,使现有的市场价格,并未成为能够引导资源 有效配置的比较规范的市场价格 。另一方面,也要研究不断向前推 进 的价格改革 ,如何有力的推动着市场 的发育,打破各种市场障 碍,加速经济的市场化进程 。通过这个研究,为今后中国价格改革 和市场体系建设,提供基本的背景判断和政策建议,加快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 的建设进程 。 一、中国价格改革取得 的成就 十几年来 ,中国价格改革走在整个经济体制改革 的前列 。从 年年底党的十一届三 中全会 以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 的一个 显著特点是,作为整个经济体制改革两条主线之一的价格改革 (另 一条主线为企业改革),总是走在前列,起了不容忽视的带动作用。 经过十几年改革 ,已基本上实现 由政府定价体制 向市场定价体制 的转变,绝大多数实物商品价格 已由市场形成。截止 年底 ,在 社会商品零售总额 中,市场调节价的比重 已占 ;在 农 民 出售 的农产 品总额 中 市场调节价 比重 已 占 ;在工业企业销售 的 生产资料总额中,市场调节价比重 已占 由于市场供求关系对价格形成起着越来越重要 的决定作用 , 使原来严重扭 曲的价格结构逐步有所改善 ,价格信号在一定程度 第 2 页 上有利于资源 的有效配置 。 年与 年相 比,农产 品收购价 格累计上升 ,农村工业品零售价格累计上升 ,农 民用 同样数量 的农产 品交换 的工业 品增加 了 ,从而缩小了工 农业产 品价格剪刀差;采掘工业 品价格(出厂价 )累计上升 原材料 工业 品价格 累计 上升 ,加工工业品价格累计上升 ,采掘工业 品价格偏低 的情况有 了一定的改善 ; 以上的 进 口商品的国内销售价格 ,通过代理制形式与 国际市场价格有 了 直接联系。中国价格体系正在走向合理。 随着价格的逐步放开由市场调节,政府并未撒手不管,而是在 努力探索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调控制度与形式。例如,随 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的发展 ,物价总水平上升幅度 已成为 国民经 济宏观调控 的重要指标 ;为 了调控某些重要商品市场价格 的激烈 波动 ,各地都在建立价格调节基金制度和储备制度 ;对农产 品价 格,开始实行保护性政策,制订保护价格,并建立了粮食储备制度 和风险基金;规范市场交易秩序和市场主体价格行为的一些法规, 也 已陆续 出台,价格检查、监督机构,也 已普遍建立并逐步完善 。 改革实践的发展,大大超出了一些人原来的预计。 年,中国经济学界发生了一场争论。有的经济学家说,价格改革给 人们带来的是负心理效应,人们一听到价格改革,首先想到会失去 什么,不可能积极配合,企业和地方也会顾虑重重;价格改革不能 解决根本问题,它还不能调动积极性,充其量只能创造一个环境, 也就是说 ,成本很大、收益较小;价格 改革层次很低 ,不触及人 际关 系,等等。持这种意见的经济学家主张绕开价格改革,或者把价格 改革往后推,先集中力量搞企业改革。因为企业改革不仅是深层次 改革 ,而且能得到地方、企业和职工 的积极配合① 。与此不 同。有 的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请先注册登录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