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醉翁亭记》教学设计
马乘普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熟读课文,疏通文意,了解课文内容,掌握写作思路。
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作者的政治理想。
3、培养学生再造想象,创新思维的能力,激发学习积极性。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诵读想象并借助多媒体引导学生感受作者所描绘的醉翁亭周围美好的自然风光和人物欢乐的场景,体会融情入景、情景交融的写法。
2、采用研讨的方式了解作者寄寓在文中的思想感情和政治理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探寻古人足迹,感受祖国美丽山水风光和灿烂的文化,理解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1、感受作者对醉翁亭周围美好的自然风光和人物欢乐场景的描绘,体会融情入景、情景交融的写法。
2、理解作者“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情怀。
教学难点:
1、感受简洁精练的文字所描绘的优美自然风光。
2、理解“醉”与“乐”的关系。
教学方法:
1、朗读法。本文是一篇游记散文。大量运用骈偶句,加强了韵律美;大量运用“也”“而”,加强了回环咏叹的意味。这些都需在反复朗读中体会。教师宜采用多种方式指导朗读,把课堂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
2、讨论点拨法。
3、品评鉴赏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文字资料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投影:欧阳公记成,远近争传,疲于摹打山僧云:寺库有毡,打碑用尽,至取僧室卧毡给用凡商贾来,亦多求其本,所遇关征,以赠官,可以免税。 ——《滁州志》
理想的执着与黯淡的现实之间往往有不可调和的矛盾,中国文人的追求、失落与痛苦都在这条大道上展现得淋漓尽致。但仕途中的文人虽不少命运多舛,但大多有气节、哀民生。今天,我们就认识一位大家:欧阳修。
二、新课学习:
(一)知文意。
1、自读正音、初步理解文意,批注疑问。
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词句。
2、小组交流,解决疑难:发现的文言现象整理;不理解的句子通译;提出自己的阅读感受交流(可以是有价值的问题,也可以是疑惑)。
(二)悟写法。
1、学生畅谈阅读体验:
2、教师捕捉价值点深入:
预设要点:
(1)文章围绕哪一字在写?(“醉”还是“乐”?)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醉”和“乐”的关系。
(2)文章有那些乐?从哪里看出的?
山水之乐——
宴游之乐——
禽鸟之乐——
大守之乐——
……
(图画美、风俗美、情怀美……)
(3)课文在写法有那些特点?
A.第一段的写法--曲径通幽;
B.文章围绕“乐”写——金线串珠;
C.开头点明“醉翁”,结尾才道出本名——首尾呼应;
D.“也”“而”连用——回环咏叹,音律和美;
……
(三)抒志趣:
1、知人论世:欧阳修当时的处境如何?其为何而“乐”?
学生交流后,师投影:
《醉翁亭记》作于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年),当时欧阳修正任滁州太守。欧阳修是从庆历五年被贬官到滁州来的。被贬前曾任太常丞知谏院、右正言知制诰、河北都转运按察使等职。被贬官的原因是由于他一向支持韩琦、范仲淹、富弼、吕夷简等人参与推行新政的北宋革新运动,而反对保守的夏竦之流。韩范诸人早在庆历五年一月之前就已经被先后贬官,到这年的八月,欧阳修又被加了一个外甥女张氏犯罪,事情与之有牵连的罪名,落去朝职,贬放滁州。
欧阳修在滁州实行宽简政治,发展生产,使当地人过上了一种和平安定的生活,年丰物阜,而且又有一片令人陶醉的山水,这是使欧阳修感到无比快慰的。但是当时整个的北宋王朝,虽然政治开明、风调雨顺,但却不思进取、沉溺于现状,一些有志改革图强的人纷纷受到打击,眼睁睁地看着国家的积弊不能消除,这又不能不使他感到沉重的忧虑和痛苦。这是他写作《醉翁亭记》时的心情,悲伤又有一份欢喜。这两方面是糅合一起、表现在他的作品里的。
师:人格上的力量,始终是一个社会群体在社会中受到怎样评价的重要原因。他们所苦苦坚守的其实就是一种文化不屈从于权力的洁净精神,一种能够支撑我们民族的一种精神力量。“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对于进入不了仕途或已进入仕途而坎坷不遇的知识者来说,前进的路既然走不通,停下来却不忘初心,选择以另种方式绽放:与民同乐。
2、学生畅谈感悟:失意而不失落。范仲淹被贬却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胸襟和“先天下而忧”的抱负;刘禹锡被贬却有“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乐观;李白人生不顺仍道出“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勉……
3、阅读提升:
(1)投影《题滁州醉翁亭》
四十未为老,醉翁偶题篇。醉中遗万物,岂复记吾年。但爱亭下水,来从乱峰间。
声如自空落,泻向雨檐前。流入岩下溪,幽泉助涓涓。响不乱人语,其清非管弦。
岂不美丝竹,丝竹不胜繁。所以屡携酒,远步就潺湲。野鸟窥我醉,溪云留我眠。
山花徒能笑,不解与我言。惟有岩风来,吹我还醒然。 ——《题滁州醉翁亭》
(2)课后拓展研读?《欧阳修传》(王水照?崔铭著)《清醒的醉翁》(康震著)。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