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美中小学教师薪酬激励制度比较研究
王强
杭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摘要:
在比较中美中小学教师“(绩效)激励性薪酬”内涵的基础上,对两国薪酬激 励制度的规则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中美激励性薪酬的投入主体、依据与用 途、发放比例均存在差异。基于此,提出了改进我国屮小学教师薪酬激励制度的 两点建议:一是促进投入主体多元竞争,以便教师自由选择;二是摆脱“重奖勇 夫”与“平均主义”转向“社会认可”。
关键词:
中美屮小学教师;激励性薪酬;绩效工资;
作者简介:王强,杭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主要从事教师政策研究。
收稿日期:2017-08-12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城镇化进程中师资与生源流动均衡的制度研究” (17BSH068)研究成果之一
Compara tive Stu dies of Mer it pay for
Teachers between China and US
WANG Qiang
Hangzhou Normal University;
Abstract:
After comparative studies of Connotations of both China and US Teachers, merit pay, the author made systematic analysis of teacher incentive institutions. It is found that the sponsors, criteria, objectives and percentage of merit pay in China and US are different. According to this finding, the suggestions are given to improve teacher merit pay institutions in China from centralized governance to market-based multiple choice, and from irratiorml incentive to social value recognition.
Keyword:
China and US teachers in primeiry and sccondory school; merit pay; performance related pay;
Received: 2017-08-12
中小学教师“(绩效)激励性薪酬(merit pay) ”,作为对“好”教师的激励, 本是“好”事;但作为一项制度,就不简单是给“好”教师加薪添彩,还会牵动 着话语权力各方对“好”的评判规则及价值取向,从而引发争议。其屮,(绩效) 激励性薪酬在美国因试图依据学生成绩的增值性(value added)评价而倍受争 议,在中国因主要依据职称等级制度而被质疑激励失真。因此,中美比较不能仅 仅局限在是否有对应的名词或事实,还要比较事实所体现的规则,并发现规则 背后的权力格局及信念差异,从而深层优化我国中小学教师薪酬激励制度。
一、中美“(绩效)激励性薪酬”的内涵比较
美国中小学教师薪酬制度从19世纪的“食宿薪酬制” (Room and board compensation model)演变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年级薪酬制” (Grade-Based Compensation Model),再到20世纪中期建立的不论性别、种族、 所教年级及课程均一视同仁的单一薪酬制” (single-salary schedule)。[1] 而后一模式从1921年丹佛等市发起一直沿用至今,到1950年全美已有97%的学 区使用这一薪酬模式及1,到2007-2008年度美国仍有92%的学区依然采用单一 薪酬制。宜当前,美国公立中小学及其学区还未大范围采取教师绩效工资制 (Performance Related Pay/Pay for Performance),主要使用激励性薪酬 (merit pay)作为对教师功勋/优点(merit)的激励;这是在单一薪酬制”基 础上的额外补充,远未达到取而代之的程度。总之,近些年美国社会虽加大了 “激励性薪酬”的投入力度但并未推行绩效工资制。
而我国将教师定性为事业单位人员,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人事部与财政部共同 下发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适用于中小学校教师,要求 事业单位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包括岗位工资、薪级工资、绩效工资和津贴补贴。 ⑷之后,国务院同意从2009年1月1日起,首先在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 分配政策,同年2月5 FI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做好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考核工 作的指导意见K £512014年7月1日,《事业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