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方法及试剂检测血吸虫抗体的结果比较.doc

不同方法及试剂检测血吸虫抗体的结果比较.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不同方法及试剂检测血吸虫抗体的结果比较 卢振,邱平,陶四玉,王奕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方法及试剂在血吸虫抗体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用3种方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间接血凝试验(IHA),金标法]、5种试剂(A和B为ELISA法,C和D为IHA法,E为金标法)对确诊血吸虫病患者血清和健康体检者血清同时进行血吸虫抗体检测。结果ELISA法检测阳性率显著高于金标法(P<0.01),金标法高于IHA法;试剂之间检测阳性率A高于B,C高于D;A、B、C、E4种试剂在健康体检者血清检测中都存在不同程度假阳性。结论ELISA法检出率显著高于IHA法和金标法(P<0.01),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血吸虫抗体的检测应以ELISA法为主,辅以其他检测方法来共同诊断血吸虫病。 【关键词】血吸虫抗体;试验方法;试剂 血吸虫抗体检测是了解机体是否感染或感染过血吸虫,在血吸虫病的诊断、治疗及流行病学调查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现有多种检测方法应用于临床,笔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间接血凝试验(IHA)、金标法3种方法对临床确诊血吸虫病患者血清及健康体检者血清同时进行血吸虫抗体的检测,探讨它们的应用价值。 1材料与方法 1.1标本来源随机收集2005年10月~2006年1月间本院及洪湖市血防医院门诊或住院血吸虫病患者符合《全国血吸虫防治手册》第3版诊断标准[1]的血清标本90例,健康体检者来自本市某单位职工体检正常者(30人均无血吸虫病史);所有标本均无溶血、黄疸,置-20℃保存备测。 1.2试剂与方法5种试剂均为国产试剂,临床应用较为广泛,其中A、B为ELISA法,C、D为IHA法,E为金标法,有效期内使用。操作均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其中ELISA法以P/N≥2.1判为阳性,IHA法以血清1∶10稀释出现阳性反应为判断标准,金标法以检测带与对照带同时都出现紫蓝色带判为阳性。 1.3仪器酶标仪为美国BIO-RAD公司产品,型号为Model-550。 2结果 3种方法5种试剂检测120份(90例血吸虫病患者+3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标本血吸虫抗体结果见表1。其中血吸虫病患者C、D、E试剂检测为阳性的,A、B试剂均检测为阳性;A、B试剂检测同为阳性的70例。表13种方法5种试剂检测阳性结果的比较注:与IHA法和金标法检出率比较,*P<0.01;A与B、C与D检出率比较,**P>0.05 3讨论   日本血吸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我国人民健康,影响经济发展的主要寄生虫病,传统的血吸虫病诊断检查方法[1]有不少,粪便检查不卫生,检出血吸虫卵低;直肠活组织检查对设备和技术要求高,且对病人有危险;环卵沉淀试验费时较长,上述3种方法临床上多不被采用,用得最多的还是ELISA法、IHA法、金标法,在这3种检测方法中IHA法阳性率最低,两种试剂之间检出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IHA法作为一种传统方法,具有假阳性率低,价格低廉,操作简便等特点,在基层医院及血防站应用较为广泛,特别在血吸虫病普查时大多应用此法。有报道,在农村血吸虫病普查时IHA法假阳性率特别高,经调查了解皆由人为因素影响所造成。金标法比IHA法检测阳性率略高为46.6%,假阳性相当,该法快速简便,成本较高,且要求检测血清必须新鲜,这也可能是其阳性率不高的主要原因,但同时它与肺吸虫和肝吸虫病人血清有部分交叉反应,检测时应引起注意。ELISA法检出阳性率显著高于IHA法和金标法(P<0.01),两种试剂之间检出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操作简便快速,适用于临床及大规模普查,但也存在少量假阳性问题,笔者应结合其他检测及诊断方法确诊血吸虫病人。   值得一提的是,笔者今天所讨论的5种试剂只有B试剂是全国血吸虫病第三次流行病学调查所用试剂,有版号;在现有血吸虫诊断试剂当中,少有经过国家药品食品监督管理局批准注册的,临床检测中甚至有的试剂连自身阳性对照也做不出来,因此,希望广大试剂生产厂家加强质量管理,同时加快申请注册文号;也希望上级主管部门加强监管宣传力度,杜绝不合格试剂生产上市。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疾病控制司.血吸虫病防治手册,第3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作者单位:433200湖北洪湖,洪湖市人民医院检验科

文档评论(0)

zzqk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