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海拔地区战士感染附红细胞体的调查分析.doc

不同海拔地区战士感染附红细胞体的调查分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不同海拔地区战士感染附红细胞体的调查分析 杨学祥张成友张新德郭冬黎金芳张世杰赵劲松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5年7月第4卷第7期   【摘要】目的通过检查来自不同海拔地区的新兵与入伍2年以上士官血液中感染附红体结果,了解各地人群血液感染附红体情况。方法采集入伍新兵查体用抗凝血,分别取其血浆、盐水稀释的红细胞及经过预处理的白细胞压片,在油镜下观察计数。结果在315份被检血浆、白细胞内及红细胞表面都同时查到附红体的存在。结论来自四省区的新兵都有附红体的感染,并与人体的健康状况有一定的关系。   【关键词】血液;感染;附红细胞体;调查   人体感染附红细胞体(简称附红体)的调查研究,在全国许多地区都有报道[1~5],为了进一步了解附红体在军队士兵及士官中的感染情况,实验设计对今年来自四省区入伍的新兵及在高原服役2年以上的士官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以了解内地与高原环境变化对附红体感染的影响。特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调查对象甘肃敦煌市训练基地(海拔800m)新入伍战士共315人,分别来自吉林舒兰(海拔500m)、磐石,贵州六盘水(海拔1500m)、兴仁,江苏连云港(海拔5m)、宿城以及青海西宁(海拔2100m)、都兰等地,均为进入部队3~5天内进行抽血,平均年龄为18~21周岁;格尔木市(海拔2800m)驻军满2年战士转士官前查体血标本共246人,平均年龄为20~23周岁。所有被检人员均采集静脉血,置入EDTA-K2真空采血管内抗凝后备用。   1.2器材和设备奥林巴斯显微镜,离心机,尖咀镊子,EDTA-K2真空采血管,一次性毛细采血管,载玻片及盖玻片(22mm×22mm),香柏油,煌焦油兰染液(贝索公司提供),生理盐水和去离子水。   1.3方法与结果判断EDTA-K2抗凝静脉血,待其自然沉降或500r/min离心3min,取红细胞与血浆交界处的白细胞层血液1份,加2份去离子水于试管中轻轻混匀,5~10min后吸取15μl于载玻片上,立即盖上盖玻片,尽量减少气泡的产生。待白细胞自然下沉10min后加香柏油用油镜(×1000)计数。在油镜下计数100个白细胞,并注意观察白细胞内有5个以上圆形或不规则形、大小不等、运动活泼的附红体即为白细胞感染阳性,最后以白细胞感染百分率报告;再取血液的上层血浆15μl于载玻片上,再加入2~3μl煌焦油兰染色液混匀后做成压片,并尽量避免产生气泡。在油镜(×1000)下观察每个视野见到有0.2~3.0μm大小、球状、哑铃状、卵圆状能作不同方向自主运动的小生物判为附红体感染阳性,观察不少于10个视野求平均值报告结果;对于红细胞表面附红体的观察同文献报道[1],在油镜下观察10个视野的红细胞,最终换算出红细胞的感染百分率。   2结果   观察发现所有被检查新兵的血浆内、白细胞内以及红细胞表面均观察到不同程度的附红体感染,这说明我们目前调查的不同区域人群的附红体感染率为100%,只是在血液中存在着感染率或密度的不同。具体结果为:新兵血浆内附红体的感染结果为15.13/视野,s=4.88;红细胞表面附红体的感染结果为82.71%,s=18.94;白细胞内附红体的感染结果为64.90%,s=20.70;士官的白细胞内附红体感染结果为48.04%,s=19.69;两地不同海拔地区白细胞附红体的感染率经统计学处理t=1.97(Plt;0.05),说明甘肃敦煌新战士与格尔木驻军战士白细胞内附红体的感染率之间差异有显著性。   3讨论   从调查结果发现:敦煌新兵白细胞内附红体的感染率明显高于格尔木士兵的感染率,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这些新兵离家后经过长途旅行,身体疲劳,再加上刚到一个新的环境和机体生活等,各方面都出现不适应,免疫力下降,造成附红体感染增加或处于亚健康状态有关。如果不注意休息调整,发展下去就会引发各种疾病。检查中还发现,部分因感冒发热来卫生队就诊的新兵,经检查其白细胞内附红体的感染率均为95%以上,这可能与休息调整及初入军营心理调整不当等这些身体健康状态有一定的关系。   由此可见,附红体在人体血液中的感染非常严重,但其具体致病性以及与人类之间的利弊关系上还有待于更多的试验来进一步证实,也希望越来越多的医学界同仁来共同参与研究,为人类健康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郭冬黎,张成友,杨学祥,等.高原地区人群感染附红细胞体的调查分析.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5,4(2):117-118.   2赵洪明,李庆忠,倪富美,等.家畜附红细胞体病研究现状.中国兽医杂志,1978,13(9):43-46.   3尚德秋,李玉兰,陆宙光,等.中华流行病学杂志.附红体感染人畜的流行病学调查(Ⅲ).1997,18(3):150-152.   4邰秀珍,杨殿相,秦林金,等.内蒙

文档评论(0)

zzqk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