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核医学骨密度测定.ppt

  1. 1、本文档共4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临床应用 相对适用范围 大规模的普查,筛选 对治疗疗效的监测 对疾病影响骨量变化过程的监测 对高危病人的评价:月经不调,继发性甲旁亢、神经性厌食、过量饮酒、抗惊厥治疗、多发性非创伤性骨折和慢性制动 正常骨量女,56岁 骨量减少 男,47岁 骨质疏松 女,67岁 严重骨质疏散松 女,77岁,伴有骨折史 定量CT(QCT) 优点 能单测骨小梁密度或皮质骨与骨小梁混合骨骼 缺点 只能测量脊柱、前臂和股骨 对脊柱辐射量辐射量高 准确性低 (误差达2-5%)不及DEXA 价格昂贵 未得到WHO认证,无T值可比 QCT: Quantitative Computed Tomography 超声骨密度仪的特点 无辐射 价廉 便于携带,适合于普查 常与DEXA结果不一致 影响因素 检查方法和设备 年龄 性别 体重和升高 运动 其他…… * * * * * * * * * * * * * * * * * 骨密度测定 医院核医学科 骨质疏松症 定义 无论是男性或女性一般在30~35岁左右达到一生中所获得的最高骨量,称为峰值骨量 此后会逐渐减少,正常的骨量减少称为骨贫或骨质缺乏 由于多种原因造成骨量的快速丢失的病变称为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 1885年由欧洲病理学家Pomme提出的,其意为骨质减少的疾病,组织学上可见布满了孔隙的骨骼。 骨密度测定 松质骨比皮质骨表面积大,骨代谢转换率快,所以易受增龄和绝经的影响。 松质骨的比率在跟骨中是95%,腰椎是65%,股骨颈是50%,桡骨远端是45%,全身平均的比率是20% 。 骨密度测定方法 20世纪50年代以前----X线肉眼定性估计 20世纪60年代----单光子吸收法 (SPA) 20世纪70年代----双光子吸收法 (DPA) 153Gd为放射源 20世纪80年代以后----双能X线吸收法 (DEXA) 现今骨密度其它检查技术 定量CT (QCT): 腰椎及其它部位 定量超声: 无辐射性,跟骨、髌骨、胫骨和手指骨 骨密度检查----X线片方法 骨矿丢失30%~50%才能出现X线片的异常 不适合早期骨质疏松的诊断 不宜于随访骨质疏松过程中骨矿含量的变化 脊椎侧位片是诊断脊椎压缩骨折、骨质增生和脊柱畸形的重要手段 骨密度检查——单光子吸收法(SPA) 测量方法:通过125I发射的光子对前臂骨扫描 测量桡骨远端1/3的骨密度 缺点 放射性核素作为光源 测量结果是皮质骨和骨小梁骨的总和,不能反应代谢较快的小梁骨的变化 不能测定脊椎和股骨 对骨代谢早期的监测有局限性 优点 测定脊柱、股骨和其他部位 双能量射线交替检查 缺点 放射性核素(153Gd)价格昂贵,要求更换 扫描速度慢,腰椎扫描要20分钟 骨密度检查——双光子吸收法(DPA) DPA: Dual Photon Absorptiometry 原理:双能量的X线(40kev和70-80kev)穿透人体骨骼,相应的接受器得到经软组织和骨质衰减的X线量,再经校正软组织的吸收量,可计算出相应部位单位面积的骨矿物质量(mg/cm2),主要用于腰椎,股骨近端。 双能X线吸收法 DEXA 优点 光子通量高,精密度高 检查时间缩短 辐射剂量小 目前骨密度测定金标准 双能X线吸收法 DEXA 适应症 绝经后的妇女。 早期绝经,子宫和卵巢切除的妇女。 长期应用皮质激质治疗者。 多发性骨折。 慢性肾功能不全。 骨关节疼痛疑似骨质疏松。 老年人健康检查。 骨质疏松治疗后的疗效评价。 禁忌证 怀孕 近期进行了放射性核素检查 如99mTc-MDP骨扫描(48h内) 99mTc- MAA肺扫描(24h内) 99mTc-SC肝扫描(48h内) 131I扫描大于100uCi(48h内) 99mTc-DTPA肾扫描(24h内) 不能平卧于检查床上,或不能坚持平卧5min者 脊柱严重畸形或脊柱上有金属植入物 骨密度测定的骨骼摄片仅作诊断参考。主要应用定量指标为骨矿物质含量(BMC,mg)和骨矿物质密度(BMD,mg/cm2)。并与正常骨峰年龄组(30岁)的BMD比较得到T值,或与同年龄组的BMD比较得到Z值作为诊断依据,单位为标准差(SD)。 诊断方法 正位脊柱 松质骨为主 监测疗效首选 承重骨 股骨 主要由松质骨组成 最佳预测骨折风险的部位 重要的承重骨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classification -1SD以内: 正常 -1~ -2SD: 骨质减少 ≥-2SD以上: 骨质疏松 ≥-2SD以上伴一处或多处骨折:严重骨质疏松 我国诊断标准——T值 Age-matched Z-score Com

文档评论(0)

一壶清茶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