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建设城乡集雨工程,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
宣威市水务局
摘要:集雨工程已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广大农村推广应用,收到了良 好的经济、社会、牛态效益。在水资源日趋紧缺的今天,解决乡镇、城区用水困 难也可作为一种战略性思考,并具有实际的可操作性。
关键词:水利;集雨工程;城乡;水资源;矛盾
1、 中国水资源告急
我国是个水资源短缺,旱涝灾害频繁的国家,长期以来,我国社会经济 发展一直受缺水困挠,水资源紧缺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缺水地区迅速 由点到面,几乎成为全国性问题。按人均水资源计算,我国人均占有量只有2300 立方米,约为世界人均占有水量的1/4,在世界排行第109位,已被联合国列为 13个贫水国之一。
2、 城乡同步实施集雨工程是缓解水资源紧缺问题的一条有效途径
2.1种种引水方案虽思路开阔,设想胆大,但实施起来困难太大
南水北调耗资巨大,短期内难以实现
把我国南方长江等大江大河的水引到干旱的北方来,是多少代中国人长期以来的 一个美好梦想。但是南方水走到北方来,不知要经过多少崇山峻岭,跨过多少万 丈沟壑,其艰难的程度,简肓是难以想象的。具体方案据有关资源料介绍如下:
从长江引到西北、华北的南水北调工程,它是一个具有多条线路引水的 工程计划。大体上归纳为三大线路,即西线、中线与东线。每条线路乂包含多种 渠线方案。一是西线方案,从长江上游通天河、雅著江、大渡河引水到境内的黄 河上游干流,线路400km,最大可调水量约200亿m3,工程条件十分艰巨,需 要在冻土区建选200?400m以上的高坝和乂长乂壮的隧道工程,由通天河联叶 到入黄河的章安河,全长400km,仅隧洞长度就要占200kmo二是中线方案,设 想中线调水分为近期引汉(丹江口水库)和远期引长江(三峡水库)工程。中线 引汉是以丹江口水库的陶叉向北引水,经过南阳、云城、郑州过黄河、在京广铁 路西侧并与之平行到北京,在河北徐水分流到天津,干渠全长1241kmo与东线 相比,中线调水需新建又长又壮的特大输水管道,运行成本及工程造价极高。三 是东线方案,从长江下游引水、在江苏江都的三江营抽水,基本上沿大运河向北 送水,途径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的上级与下级湖与东平湖,有13级梯级, 25个特大泵站,采用河下隧洞穿越黄河输水,多级扬水需要大量能耗,运营费 用极高,在长江下游感潮河段上方取水,但这里的水质条件较差,线路偏东,走 势低,存在着沿线水源严重污染问题,有人担心会出现“污水北调”。
总之,南水北凋工程是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尽管目前国家已作出了实 施的决定,但完工尚在半个世纪之后,其中西线工程是将部分长江水引入到黃河 之中,受益范围仍然相当有限。
2.1.2炸开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引来西南亚印度洋暖湿气流,仅是个 科学奇想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高级工程师冯雷、刘春兰、冯正祥经多次实地考察, 最后得出结论:青藏高原的隆起改变了大气环流,阻碍了印度洋暖湿气流进入欧 亚腹地,造成世界性灾难。只有炸开喜马拉雅山的十余座山峦屏障,亚洲季风才 能飞度“玉门关”,东线水汽形成的湿舌才能伸进整个西北干旱区。他们建议: 铲除东线水汽输送路径上的十余座6000米以上的山峰,把亚热带分界线推到柴 达木盆地。实施地球工程,拦腰截断雅鲁藏布江,沿途分流怒江、澜沧江、金沙 江、黄河、直冲塔里木河下游,经甘肃、宁夏、内蒙古,连接吉林、呼林河之源, 使整个大西北变为雨水丰沛的水乡泽国。同吋连通南北走向的京杭大运河,形成 世界第一的黃金水道。
这个考察是他们呕心历血,历尽艰辛的结晶。这个建议虽令人十分鼓舞, 但要把奇想变为现实困难太大,需要不知多少代人的努力。
2.1.3解决局部地方水资源紧缺问题的方案也费用高昂,且造成新的供
水矛盾和生态问题
不要说是引黄,就是定西地区的引洸工程,要逢山钻洞,遇沟架桥。早 在解放前就有人提出。1958年定西地区就向国家有关部门开始中请建议,直到 现在还未立项,可见其工程艰难的程度有多大。在经济不断发展,社会不断进步 的今天,资金和技术问题可以逐步解决,但高昂的费用有违经济规律。更为关键 的是水资源有其特有的规律和量的限制,过度开采不但成本高昂,而且引发新的 生态环境问题,造成的损失无法弥补。
2.2收集天上水则是一条现实的便捷之路
农村实施集雨节灌工程的成功为乡镇、城区做出了榜样,也提供 了经验和启示
1995年试验并取得成功的通渭县碧玉乡景木岔集雨节灌工程是甘肃省 第一个集雨节灌工程示范点。甘肃的定西、平凉、庆阳、天水等地州市先后积极 行动起来,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宣威市务德镇2005 年起实施的万窖工程,解结了全镇10000多亩耕地的灌溉和10000多人的饮水困 难。广大农村集雨节灌工程的实践为乡镇、城区做岀了榜样,也提供了有益的启 示和宝贵的经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