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抗战时期徐悲鸿在大后方的艺术活动
【摘要】本文涉及的时间跨度是从1937年7月抗战全 面爆发后到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这一时间段。地域的 界定是以重庆为中心的云贵川等西南诸省。这样的时间跨度 和地域界定是基于研宄工作中的需要。抗战全面爆发后,徐 悲鸿随中央大学迁往大后方,足迹遍及整个西南地区,乃至 东南亚诸国,举办画展,宣传抗战,为抗战尽绵薄之力。
【关键词】抗战时期;艺术活动;抗敌艺术展览 1937年7月,抗战全面爆发后,徐悲鸿随中央大学从
南京迁往大后方,先后在“陪都”重庆、广西、云南、贵州等 地工作生活,足迹踏遍西南各地和东南亚诸国。徐悲鸿在大 后方度过了他艺术生涯中最为重要的十年,这一时期也是他 艺术创作一生中最为丰富的时期。他于1919年赴欧洲留学,
1927年回国,在国外他接受法国学院派绘画理论教育和古典 绘画技巧的训练,打下了牢固的写实绘画功底。抗战全面爆 发后,艺术家纷纷以画笔为武器投入到轰轰烈烈的斗争中, 徐悲鸿也不例外,一直在大后方奔波举办画展,把画展所得 全部捐献给国内抗战事业。
中央大学于1937年10月迁往重庆,而徐悲鸿于11月 1曰抵达重庆,淞沪会战爆发后,徐悲鸿独自一人去了广西,
不久中央大学迁往重庆,徐悲鸿便从广西取道到重庆。《新 蜀报》于1937年11月2日报导了徐悲鸿到达重庆的消息:
“名画家徐悲鸿任中央大学教授多年,于暑假期间赴两 广游历,现因中大移渝开学,特由桂林经云南贵州来川,已 于昨日抵达渝,现下榻都邮街中华书局内。”
徐悲鸿由此开始了在大后方的生活,他的艺术也从此 与抗战以及大后方的生活紧密相联。
抗战爆发几月后上海和南京沦陷,武汉岌岌可危,徐 悲鸿见状为筹款捐助无家可归的难民,也为了向华侨和在国 外宣传抗战,决定去新加坡举行画展。1938年7月20日徐 悲鸿离开重庆去桂林,然后由广东沿西江东下,拟赴香港, 再从香港去新加坡,由于广州的沦陷,徐悲鸿在西江漂零月 余,11月底抵达香港i。在路过桂林时,徐悲鸿在那里主持 广西全省中学美术教师讲习班授课一个月,《新民报》于12 月9日,刊载了徐悲鸿写的第一篇《西江漂流日记》中记载 如下:
余于七月二十日由渝返桂,炎暑蒸■,又为广西中等
学校艺术教师讲习班授课一月,有徐君伟民,颇为好学。八 月,陈公博兄来游,谈次及新加坡展览事,时献金救国之举, 各大城市风云涌,慷慨轮将者,大不乏人。余思以三画所得 献给诸政府,忽思何不逐利用此数作旅费速行,功效常能更 大。曾谭云山先生新自印度返,携到大诗人泰戈尔先生函, 除感谢赞美吾捐赠中印文化协会之作品外,且欲邀吾赴印度 展览,吾于是决计携画出国,遂事筹备。”
《新民报》共连续刊载了徐悲鸿的《西江漂流日记》 11篇,徐悲鸿讲述了在西江数月目睹了手无寸铁的民众在面 对敌军毫不畏惧,这种精神深深的感动了徐悲鸿,同时统治 者的无情也深深的印在了徐悲鸿的内心,正如他在《西江漂 流日记》中所说:
闻行之际,见民众自卫国多人,武装游行,有带钢盔
者,精神饱满。闻容奇封案大良,聚有莫某败军,自卫国往 驱散之,吾心甚悲,负责者不能率其众■■,及其溃返,则为 人视作凶兽,至不容其存在,然则此溃兵将何往乎■思之黯 然!虽然,民众皆知其不战而溃,用是不以人视之,否则人 人语粵语。如往日在江浙之退,非其父母之邦,人犹爱之, 何至可怜如此哉!
1939年3月14 0,徐悲鸿个人画展在新加坡开幕, 将卖画所得全部捐献给祖国灾民。10月徐悲鸿在这根据当时 名噪一时的同名街头剧《放下你的鞭子》创作了他一生在中 最有影响直接反映抗日题材的大型油画《放下你的鞭子》。 不久,徐悲鸿便应邀去了印度,12月23日,在国际大学艺 术学院举办了个人画展,泰戈尔亲为揭幕并致欢迎词。这一 年徐悲鸿作了不少画,有《印度牛》、《斗鹰》、《枇杷》、《立 马》、《铁锚兰》、《侧目》、《奔马》、《琴师》等等。1940年徐悲鸿又在加尔各答举办画展,这一年还入藏作油画《喜马拉 雅山》等作品,11月,徐悲鸿结束了访印的行程,告别印度 踏上赴新加坡的旅程。在返国途中经槟城、怡保、吉隆坡等 地举办画展,将其收入全部捐献给祖国,支援抗战和救济灾 区。《中央日报》、《新华日报》、《新蜀报》等报纸都于1941 年6月17日同天报道了徐悲鸿此次出国举办画展筹振会, 将其收入全部捐献给国家,如《新华日报》于6月17日记
载如下:
我国名画家徐悲鸿氏,年前为出国赴马来亚一带举行 画展筹赈会,所有收入,共约六万元,全数汇交当地邮件筹
振会,汇回祖国賑灾伤兵难民
《中央日报》当天报导如下:
名画家徐悲鸿在马来亚一带举行画展筹振,己汇回祖
国者共约■■
国者共约
■■
六万余元”
此后不久,徐悲鸿又接到美国援华总会的邀请其赴美 国举行画展,11月底再他将自己的画册、照片以及展览会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