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传统吟诵的采录与研究.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扬州传统吟诵的采录与研究 摘要:扬州传统吟诵是扬州地区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笔者通过 田野调查,对扬州地区进行调查走访,采录收集到一批珍贵的音响资料, 并进行必耍整理和研究,以对扬州传统吟诵的语言、传承、规则等方面对 扬州传统吟诵加以把握。 关键词:吟诵;扬州吟诵;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扬州传统吟诵的土壤 (一)灿烂的历史文化 扬州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风景秀丽,富庶繁华,无数诗人骚 客曾在此驻足,留下了无数的诗赋佳作。汉代的枚乘便在《七发》中提到: “观涛乎广陵之曲江”;至隋唐时,无论是扬州诗人张若虚的《春江花雨 夜》,还是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抑或杜牧的《寄扬州韩绰判官》, 可以显见,扬州已然成为诗人竞相吟咏的主题;至于明清,王渔阳的红桥 修禊,更成为继兰亭唱和之后又一次文坛盛会……这一切都让扬州在中国 文化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扬州自古文化昌盛,无数大儒名贤也曾留下了足迹。西汉大儒董仲舒 曾任江都相,六朝时萧统相传曾于此编修《文选》,宋代文章太守欧阳修 和苏轼留下的平山堂、谷林堂供后人凭吊,清代曹寅开天宁寺诗局编印《全 唐诗》……这都彰显了扬州重要文化中心的地位。 (二)重学的文教传统 扬州传统吟诵扎根于扬州繁丽的文化,更与扬州昌盛的文风息息相 关。清代时经济极度繁荣,推动文教的勃兴。扬州府境内曾设府学、县学、 书院、义学、私塾,尤以书院著称,曾有“东南书院之盛,扬州得其三焉” 之誉。《扬州画舫录?新城北录上》就详细记载了扬州书院的情况:“扬州 郡城,自明以来,府东有资政书院,府西门内有维扬书院,及是地之甘泉 山书院。国朝三元坊有安定书院,北桥有敬亭书院,北门外有虹桥书院, 广储门外有梅花书院;其童生肄业者,则有课士堂、邗江学舍、?f里书院、 广陵书院;训蒙则有西门义学、董子义学。”可见,除数量众多,分布广 泛外,扬州书院还形成了一定的体系。除了遍设书院学堂,延请名师的风 气也蔚然成风。包括戴震、姚鼐、蒋士?、赵翼等三十余位知名学者大家 曾受邀来扬讲学或任山长。在这种风气影响下,诞生了汪中、段玉裁、王 念孙、王引之等大家学者,使扬州成为乾嘉学术的中心。 书院足作为高阶教育学术机构存在的,而训蒙的初级教育任务则足由 遍布全城的私塾学馆承担。据《广陵区志》,仅广陵一区,“解放初,尚冇 私塾60所,塾师64人,学生约千人……至1957年,还存33所,作为幼 儿园和小学教育的补充。1958年后,随着小学教育事业的普及与发展,私 塾遂被淘汰。”而根据调查,许多塾师后仍在开设社区私塾,或担任中小 学教师以弥补教员的不足。他们中很多人仍用私塾的教育方法授课。可以 说,扬州市区的私塾教育至少在60年代初还依然存在,郊县乡塾则消失 得更晚。私塾依照办学形式,可分两类:“一是上层仕宦子弟延师在家授 课,称为教馆或坐馆;二是塾师私人设馆授课,称家塾或私塾。” 一般采 用个别教授的方法,即私塾中学生年龄、学习进度不一,塾师根据情况逐 个教授不同内容。课本一般先从童蒙课本如《三字经》、《千家诗》等幵始, 进而教授“四书”,再辅以习字块、写尺牍等。教学中通常只管吟诵而很 少串讲文义,考试则考学生记诵文本,不问理解。由此,吟诵在传统教育 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二、扬州传统吟诵的采录与研究 笔者历经一年多在扬州地区(淸代扬州府地区,大致包括今扬州市、 泰州市及盐城市部分地区)的田野调查,涵括今扬、泰二市人部分地区, 共走访采录传统吟诵传人共计23人,加上收集到的己故先生的音响资料 共计25人,其中,扬州市12人,泰州市12人,东台市1人;吟诵音频 共计287首,其屮古体诗71首,近体诗137首,词42首,文37首。 以下就所采录的吟诵音响资料和采录中所了解的相关情况,结合笔者 自身的了解和体会,对扬州传统吟诵做初步的归纳与分析: (一)扬州传统吟诵的语言 扬州传统吟诵其载体是扬州地区的方言。扬州地区位于吴语和官话交 界,扬州和泰州大部分地区都是江淮官话区,属于江淮官话洪巢片及泰如 片;泰州沿江的靖江市方言则属于吴语太湖片。方言的驳杂导致吟诵风格 呈现百花齐放的特点。扬州话是江淮官话的代表,扬州市区及周边的风格 趋向一致;而距市区较远的高邮,方言与泰州趋近,风格也较接近;泰州 沿江的靖江,语言与一江之隔的常州相类,故吟诵调的风格也同常州吟诵 仿佛。实际上,虽然言语不同,由于彼此相互交流,各地吟诵风格上也呈 现出交融的趋势。 扬州传统吟诵在语言上的另一个特点是,扬州地区的吟诵所运用的, 是方言的文读音,即读书音。读书音是地方方言主动向通语靠拢的结果。 关于“文白异读”,方言学书籍中已阐述得非常详尽,在此不作赘述。 (二)扬州传统吟诵的传承 根据调查的结果,扬州传统吟诵的传承主要有四种途径: 书院和私塾屮的传承。根裾调査结果,绝大部分吟诵传人都曾在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