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课文解读.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陋室铭》课文解读(中山市曹步初级中学 余亚带) PAGE 1 《陋室铭》课文解读 中山市曹步初级中学 余亚带 【原文】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廉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课文解读】 “铭”,本是刻于金属器具和碑文上用以叙述生平事迹的一些赞颂或警戒性的文字,后来逐渐发展演变为一种独立的文体。由于这种文体独特的历史渊源,使这种文体具有篇制短小、文字简约、寓意深刻等特点。 作者刘禹锡,其人生活在唐代中后期,由于安史之乱,唐朝形成了宦宫专权、藩镇割据、朋党之争的社会局面。他对于这样的社会现实颇为不满,曾参与了王叔父领导的改革运动,但遭遇失败,以致仕途坎坷,多次受贬。但是,他没有屈服于权贵,而是以文明志,表现了他刚直不阿的品格和对达官显贵的蔑视态度。作者给他的陋室作铭,是要借陋室表达一种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情怀。 根据文章的内容,我们可以将这篇短文分为三部分: 一、(1—3句):以山水起兴,引入正题,即居处虽然简陋,却因主人的有“德”而“馨”,声名远播。 二、(4—7句):写陋室环境与丰富多彩的日常生活,表达了陋室主人雅致澹泊的生活情趣。 三、 (8—9句):引古人之言,收束全篇,说明陋室“不陋”。 可以说,这篇短文表现的主题就是通过对陋室的描绘和歌颂,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高尚情操,反映了他不与权贵同流合污的高洁清峻的品格。 这篇铭文在写法上也独具巧思: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作者以比喻起兴,以虚衬实,引出“斯是陋室”,而立意于“惟吾德馨”。前四句既是形象的比喻,又是事物的类比,表明“陋室”也具有“名”与“灵”的性质。“陋室”二字扣题。“德馨”一语统领全篇,以下文字皆由此生发。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这两句写陋室环境,以景色之雅见“惟吾德馨”而明“陋室”不陋。可知“陋室”环境恬静、雅致。此景令人赏心悦目。 “谈笑有鸿濡,往来无白丁。”这两句写室中人,以交往之雅见“惟吾德馨”而明“陋室”不陋。可见纵情畅怀、谈笑风生的情状。前一句实写,后一句虚写,“有”“无”对举,虚实相映。由交往人物可知室主人也是一位“鸿儒”。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几句写室中事,以情趣之雅见“惟吾德馨”而明“陋室”不陋。可见抚琴调弦、展卷读经的怡然情态。前两句正面实写,可知室主人高雅脱俗的情致;后两句反面虚写,可知室主人不受世俗羁绊之情。一、三句相照应,二、四句相照应,一正一反,虚实相生,相映成趣。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这两句运用类比,引古贤之名证“陋室”,意在以古代名贤自况,表明“陋室”主人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文章境界至此突然上升。 “孔子云:何陋之有?”这一句中孔子说的话语见《论语?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认为,九夷虽然简陋,但是有君子住在那里,就不简陋了。此处引孔子的话证“陋室”,说明“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只截取后一句,隐含“陋室”主人以“君子”自居之意。紧扣题目,以反问作结,警策有力,引人深思。与本文开头的“惟吾德馨”一句遥相呼应,把个“陋”字彻底翻了过来,达到最完美的思想境界。这是全文的画龙点睛之笔。这两句与前两句语意贯穿,可作为一大句,意思是说:“我”的“陋室”可以同“诸葛庐”“子云亭”媲美,有君子住在里头,还有什么简陋呢?这一句充分表达了作者自己的那种高洁傲岸的节操与安贫乐道的情趣。 总之,作者在文中不是以“君子”自我标榜,而是以君子的敬德修业律已,表现为一种对人生失意与仕途坎坷的超然豁达和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惟其如此,我们与其视其为一篇阐述陋室“不陋”的散文,倒不如说这是一首赞颂陋室以显主人淡泊高雅之生活情趣的抒情诗。

文档评论(0)

qwd51362085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