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常见病症的辨证施护剖析.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件:常见病症的辨证施护剖析.ppt

(二)内伤 1.肝阳头痛 (1)主症:头痛而眩,心烦易怒,夜眠不宁,或兼有胁痛,面红口苦,苔薄黄,脉弦有力。 (2)调护方法 中药调护:选用天麻钩藤饮。 针灸调护:针刺百会、风池、太冲、太溪,用泻法。 饮食调护:宜清淡,忌辛辣、咖啡、烟酒等物。可用菊花10g,山楂10g,决明子10g,茶6g,开水冲泡饮用;或菊花、桑叶各15g,共煎取汁,加人粳米煮粥,每日1?2次。 情志调护:避免气愤、紧张、激动等不良精神刺激,保持心情舒畅。 2 肾虚头痛 (1)主症:头痛且空,每兼眩晕,腰酸乏力,遗精带下,耳鸣少寐,舌红少苔,脉细无力。 (2)调护方法 中药调护:选用大补元煎。 针灸调护:针刺百会、肾俞、悬钟、太溪,用补法。 饮食调护:宜食紫河车、甲鱼、动物脊髓等补肾益精之品。亦可选芝麻粥,以黑芝麻25g ,洗净捣烂,与粳米100g,加水适量同煮,将熟时加人冰糖食用。 3 血虚头痛 (1)主症:头痛而暈,心悸不定,神疲乏力,面色苍白,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2)调护方法 中药调护:选用加味四物汤。 针灸调护:针刺百会、心俞、脾俞、足三里,用补法。 饮食调护:宜食肉、蛋、肝、血等血肉有情之品。可选粟米山药大枣粥,将粟米100g,山药20g,大枣20枚洗净,加水适量,煮粥食用。 4 痰浊头痛 (1)主症:头痛昏蒙,胸脘满闷,呕恶痰涎,舌苔白腻,脉滑。 (2)调护方法 中药调护:选用半夏白术天麻汤。 针灸调护:针刺头维、太阳、丰隆、阴陵泉,用补法。 饮食调护:宜清淡低脂食物,忌肥甘黏腻助湿生痰之品。可选葱苡仁粥,以薏苡仁30g与梗米同煮食用;或陈皮、生姜各5g,开水冲泡,代茶饮。 5 瘀血头痛 (1)主症:头痛经久不愈,痛处固定不移,痛如锥刺,或有头部外伤史,舌有瘀点、瘀斑,脉细或细涩。 (2)调护方法 中药调护:选用通窍活血汤。 针灸调护:针刺合谷、血海、三阴交、阿是穴,用泻法。 饮食调护:选用川芎茶,以川芎3g,茶叶3g研细末,开水冲泡,代茶饮,每日1次。 十、内伤发热 内伤发热是指以发热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西医学中的功能性低热、肿瘤、结缔组织病、血液病、结核病、慢性感染性疾病、内分泌疾病等引起的发热,均可参照本病证辨证施护。 【病因病机】肝经郁热、瘀血内阻、中气不足、血虚失养、阴精亏虚等导致阳气偏盛而发热。 【护理原则】属实者宜解郁,活血;属虚者宜益气,养血,滋阴。不可滥用发散及苦寒之剂。 【辨证施护】 1.肝郁发热 (1)主症:时觉身热、心烦,精神抑郁或烦躁易怒,胸胁胀闷,喜叹息,口苦而干,苔黄,脉弦数。 (2)调护方法 中药调护:选用丹栀逍遥散。 饮食调护:选用佛手片10g,开水冲泡,代茶饮。 情志调护: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精神刺激。 2 瘀血发热 (1)主症:午后或夜晚发热,或自觉身体某些部位发热,口燥咽干而不欲饮,躯干和四肢有固定痛处或肿块,面色晦暗,甚或肌肤甲错,舌质紫暗有瘀点,脉涩。 (2)调护方法 中药调护:选用血府逐瘀汤, 饮食调护:咽干者可饮用莩荠汁,以荸荠4个,蜂蜜适量,打汁频服;或选用百合粥,以百合15g,粳米100g,加水适量,煮粥食用 3 气虚发热 (1)主症:发热常因劳累加剧,倦怠乏力,气短懒言,食少便溏,自汗,舌淡,苔白,脉弱。 (2)调护方法 中药调护:选用补中益气汤。 饮食调护:可用山药粥,以山药50g,粳米100g,加水适量,煮粥食用;或用桂圆红枣汤, 以桂圆干9个,红枣7个,鸡蛋1个,水、冰糖适量,炖至蛋熟食用。 4 阴虚发热 (1)主症:午后或夜间发热,手足心热或骨蒸潮热,烦躁盗汗,口干咽燥,舌质红,苔少,脉细数。 (2)调护方法 中药调护:选用清骨散。 饮食调护:饮食宜清淡,可选百合、绿豆、甲鱼、银耳等滋阴之品,忌烟酒及辛辣、温燥、动火伤阴食品。 THANK YOU SUCCESS * * 可编辑 * 4 肝气乘脾 (1)主症:时有胸胁胀闷,嗳气少食,每因抑郁恼怒等刺激而腹痛腹泻,舌淡红,脉弦。 (2)调护方法 中药调护:选用痛泻要方。 饮食调护:莱菔子10g,粳米适量,煮粥服食以理气消食。 情志调护:注意解除发病的精神和情志因素,避免忧思恼怒,使患者保持心情舒畅。 5 脾胃虚弱 (1)主症:大便时溏时泻,水谷不化,纳呆腹胀,神疲倦怠,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脉细弱。 (2)调护方法 中药调护:选用参苓白术散。 针灸调护:针天枢、脾俞、足三里、三阴交,用补法。 饮食调护:以营养丰富、易于消化为原则,多食鱼、牛奶、鸡蛋等补中健脾之品。可予莲子芡实山药扁豆粥,以莲子10g,芡实10g,山药10g,白扁豆10g,粳米100g,加水适量,煮熟吃粥。 6 肾阳虚衰 (1)主症:泄泻多在黎明之前,腹部作痛,肠鸣即

文档评论(0)

iua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