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件:临床上常见细菌感染的经验治疗演示课件.ppt
随着高效、广谱抗生素碳青霉烯类的广泛使用,具有多重耐药特性的不动杆菌属(主要是伯曼不动杆菌)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等已成为ICU内危重病患者及免疫抑制病人的重要病原菌。 对不动杆菌属推荐联合使用氨基糖苷类和含舒巴坦等酶抑制剂的药物或碳青霉烯类、吉米沙星等新喹诺酮类药物。?? 五、个案举例: 例 一患者洪XX,女,80岁,家务。因畏寒、咳嗽、咳痰一周余住院治疗。胸片示两肺纹理增多,以右侧明显示有小片炎症,血白细胞总数8700,P67%,血糖10.6mmol/L。肝肾功能正常。因糖尿病多年,排尿困难,用留置导尿管。尿培养;大肠杆菌,菌落计数〈2万/ml。入院后先用头孢唑林+阿米卡星3天,热未退,改头孢他啶4g/日,4天后体温仍在39~40℃,咳嗽仍多痰粘稠不易咳出,又改用泰能2g/日,3天后体温仍未退,痰细菌培养数次均为甲链、铜氯假单孢菌,涂片G+、G— 菌。 例 一 抗菌治疗方案:1、继续用泰能;2、青霉烷砜+头孢哌酮;3、万古霉素;4、红霉素治疗结果:随访 例二患者丁XX,女,32岁,务工,因发热、面部皮损、关节痛二周余住院。入院后经血清学检查证实为系统性红斑狼疮,即采用皮质激素治疗,80mg/日甲强龙,静滴,治疗中热退、关节症状好转,面部皮损变深,激素维持治疗,同时加用MTX,治疗中突然出现头痛、呕吐、神智不清,脑膜刺激征(+),当即给腰穿,脑脊液压力300mm水柱,糖0.6mmol/L,蛋白1100mg/L,CL—96mmol/L,细胞2600只,中性细胞87%,淋巴23%,细菌涂片与培养未见结果。 例 二 治疗:1:抗结核;2:头孢他啶+氨苄西林; 3:青霉素G;4:SMZ.CO 结果: 例 三 患者,男,53岁,因“发热2个月,加重l周余”入院,人院前2个月出现午后低热,体温37.5℃左右,伴有盗汗及双小腿肌肉胀痛,于外院查血常规:白细胞4.7×109/L、红细胞3.78×1012/L、血小板46×109/L。肝肾功能、腹部B超.x线胸片均未见异常,腹部CT片示脾肿大。入院前10d出现持续高热(最高达42℃),伴畏寒、寒战、乏力、纳差和腰酸。起病以来,体重下降近10kg。有高血压史,长期吸烟和饮酒史。入院体检:体温37.4℃,神清,精神可,轻度贫血貌,皮肤无瘀点,瘀斑,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无异常,肝、脾肋下未及,肾区无叩痛,双下肢无水肿。 例 三 入院后.曾予磷霉素、阿米卡星静脉滴注3d,体温36.5℃~37.5℃。查结核菌素(PPD)试验(+).改用三联抗痨治疗(异烟肼、利福平和乙胺丁醇)。查白细胞6×109/L,中性粒细胞O.75,血红蛋白101g/L,红细胞3.68×1012/L。多次出现镜下血尿及少量蛋白尿,尿红细胞异形率77%,尿细菌培养( )。多次尿沉渣及痰涂片找抗酿杆菌、痰结核培养、脑脊液抗酸染色及结核菌培养均为(-)。血沉升高,类风湿因子(+)。血细菌培养(-)。甲胎蛋白、癌胚抗原等肿瘤标记物检查(-)。B超:肝脾肿大,胆囊无异常。胸片、肾、输尿管、膀胱+静脉肾孟造影均无异常。抗痨治疗2周后,体温无明显下降而停用。 例 三 入院20d后体温39℃,次日眼睑结膜见2处瘀点,但心脏听诊无杂音。结合其有发热、结膜瘀点、贫血、血尿等,考虑可能有细菌性心内膜炎。予利福乎、青霉素和奈替米星抗炎治疗,心脏超声提示二尖瓣前叶.主动脉瓣均见赘生物,血培养示星座链球菌(+),对苯唑西林,氨苄西林,万古霉衰、克林霉索和红霉素均敏感。确诊为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根据药敏结果,予链霉索和克林霉素治疗。治疗中双眼睑结膜反复出现瘀点,l周后再行超声心动图检查:主动脉瓣赘生物形成,瓣膜穿孔伴中度返流,二尖瓣前叶穿孔不能除外,轻度二尖瓣返流。但心脏听诊仅在二尖瓣办区闻及I级收缩期杂音,主动脉区未及杂音。 例 三 抗感染治疗时,体温超过正常值,10d后转至外院行双瓣膜换瓣手术。术中见二尖瓣和主动脉瓣上各有一赘生物,且有主动脉瓣穿孔。术后患者一般情况良好,偶有胸闷。 谢谢! THANK YOU SUCCESS * * 可编辑 B、血行感染绝大多数为一种病原微生物所引起,病原种类与患者发病时所在场所,如医院内抑或医院外、年龄、原来健康状况、原发病灶和入侵途径均有关,在培养未获得阳性结果前可据此推测病原菌的种类而给予治疗。 C、肺炎的致病微生物常不易明确获知,痰液涂片和培养虽对诊断有助,但关键在于取得不为唾液污染的合适标本。 D、尿路感染多数为革兰阴性杆菌所引起,其中大肠埃希菌最为常见,初发病例尤然;其他尚可有肺炎克雷伯菌、肠杆菌属、肠球菌属、铜绿假单胞菌、葡萄球菌属、沙雷菌属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