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愿你的生命盛开如花
教学主题:
比较阅读理思路,托物言志抒情怀
教学内容:
教材《一棵小桃树》 和贾平凹的《溪流》
教学目的:
1、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寻找小桃树和“我” 成长过程的共性,理解作者的人生思考。
2、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理解通过小桃树的形象寄托着的作者的情感、理想。
情景导入: 一枚小小的桃核,被埋在了贫瘠的角落里,它会萌芽生长,开花结果吗?一个出生在偏僻农村的男孩,他能走出大山开辟自己想要的新生活吗?今天,我们走进贾平凹的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一棵小桃树》,看看小桃树身上承载着作者怎样的人生理想。
学习活动一?:阅读《一棵小桃树》
1.快速阅读文本,标划出描写小桃树生长过程的句子和描述“我” 成长历程的句子,想想二者之间有何异同。
2、根据提示,结合课文内容完成下表:
比较内容
小桃树?
“我”?
主题
成长环境
成长经历
面对挫折的态度
写作手法
简介作者和背景 贾平凹,生于1952年2月21日,生于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棣花镇,,一个偏僻落后的小山村。当代作家。父亲是乡村教师,母亲是农民。“文革”中,家庭遭到毁灭性摧残,他沦为“可教育子女”。1972年以偶然机会进入西北大学学习汉语言文字。此后一直生活在西安,从事文学编辑兼写作。1978年凭借《满月儿》,获得首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主要作品有小说《满月儿》《高老庄》等。他是一位勤奋多产的作家,2005年,获得鲁迅文学奖。2008年凭借《秦腔》,获得第七届茅盾文学奖。2011年凭借《古炉》?,获得施耐庵文学奖?。2012年,获得朱自清散文奖?。2015年,获得首届“丝绸之路木垒菜籽沟乡村文学艺术奖”。2003年,先后担任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文学院院长。2016年12月,中国作家协会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学习活动二?:阅读《溪流》阅读提示:
本文是作者为自己的小说集写的序文。这也是一篇优美的抒怀散文。其最显著的特色是物我两融,处处写山溪,处处写“我”,把“我”和山溪勾联在一起相提并论。山溪的成长,也是“我”的成长,“我”文字的成长。山溪与“我”在生命的姿态上统一--不断向前。
1.快速阅读文本,标划出描写溪流形象的句子?概括溪流具有的形象特征,想想寄寓了“我”的成长,“我”文字的成长的什么特点。
2、根据提示,结合课文内容完成下表:
比较内容
溪流的成长
“我”的成长,“我”文字的成长
主题
成长过程
生成------壮大------奉献
幼稚------丰富------奉献
作者运用象征手法,通过对溪流的描绘,揭示了生命由生成到壮大再到奉献的一般规律,歌颂了溪流不怕艰辛、执著追求、勇于探索、真诚奉献的精神品质,表达了作者蓬勃向上、不断进取的积极的人生态度。?
形象特征
不怕艰辛、执著追求、勇于探索、真诚奉献
蓬勃向上、不断进取的积极的人生态度。
写作手法
???????????托物言志
学习活动三?:语言赏析,区分比喻的修辞手法和托物言志的写法【学法指导】
运?用……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形象,表现了……性格特征(心理、感情),体现了……精神品质等。
学习要求?:标划出《一棵小桃树》和《溪流》两文中运用修辞手法的句子,进行赏析。
示例?: 人世原来有人世的大书,我却连第一行文字还读不懂呢。赏析: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人世比作大书,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自己对人世的认识海非常的肤浅,表现了社会的错综复杂和自己的幼稚天真。将自己的命运和小桃树的命运联系起来。
拓展阅读?: 阅读贾平凹的《 落叶》用批注式阅读,并写出文章托什么物,言什么志。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