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消渴痹症辨治.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小议消渴痹症辩治;; ;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指在排除其他原因的情况下,糖尿病患者出现周围神经功能障碍相关的症状和(或)体 征。常见症状为肢体麻木、疼痛、灼热或其他异常感觉。无症状的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依靠体征筛查,如肌肉无力和萎缩,肢体局部浅感觉减退,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等,或神经电生理检查方可诊断 。 ;DPN症状演变;阴虚 气虚 ;气虚血瘀证:肢体无力麻木如有蚁行,肢末时痛,多呈刺痛,下肢为主,入夜痛甚,神疲倦怠,气短懒言,动则汗出,腹泻或便秘,舌质淡暗,或有瘀点,苔薄白,脉细涩。 1)补阳还五汤(《医林改错》)加减 2)黄芪桂枝五物汤(《金匮要略》)加减 随症加减:病变以上肢为主加桑枝、防风、羌活;以下肢为主加川牛膝、木瓜、威灵仙等。 ;阴虚血瘀证:肢体麻木,腿足挛急,酸胀疼痛,或肢体灼热疼痛,夜间 为 甚,五 心 烦 热,失 眠 多 梦,皮 肤 干燥,口干咽燥,腰膝酸软,头晕耳鸣,便秘,舌质嫩红或暗红,苔花剥少津,脉细数或细涩。 治法:滋阴活血,柔筋缓急。 1)芍药甘草汤(《伤寒论》)加减 2)桃红四物汤(《医宗金鉴》)加减 随症加减:腿足挛急,时发抽搐,加全蝎、蜈蚣;五心烦热加地骨皮、胡黄连、知母;大便秘结加玄参、麦冬、生地黄;口苦咽干,目眩加柴胡、黄芩等 ;痰瘀阻络证:肢体麻木刺痛,常有定处,或肌肤紫暗、肿胀,肢体困倦,头重如裹,昏蒙不清,体多肥胖,口黏乏味,胸闷纳呆,腹胀不适,大便黏滞,舌质紫暗,舌体胖大有齿痕,苔白厚腻,脉沉滑或沉涩。 治法:化痰活血,宣痹通络。 1)双合汤(《杂病源流犀烛》)加减 2)白芥子散《妇人良方》加减 随症 加 减:胸闷呕恶,口黏加藿香、佩兰、石菖蒲;肢体麻木如蚁行较重者加独活、防风、僵蚕、全蝎;疼痛部位固定不移加白附子、延 胡 索、鸡 血 藤、制 川 乌(1. 5 ~3 g)等。;肝肾亏虚证 肢体关节 屈 伸 不 利,痿 软 无 力,甚 者 肌 肉 萎缩,腰膝酸软,骨松齿摇,头晕耳鸣,舌质淡,少苔或无苔,脉沉细无力。 治法:滋补肝肾,益精填髓。 1)六味地黄丸(《小儿药证直诀》)加减 2)虎潜丸《丹溪心法》加减 随症 加 减:肾 精 不 足,腰膝酸软明显加牛骨髓、龟甲、菟丝子;阴虚明,五心烦热,加白芍、女贞子、银柴胡等 ;阳虚寒凝证 肢体麻木不仁,肢末冷痛,得温痛减,遇寒痛增,下肢为著,入夜更甚,神疲懒,腰膝乏力,畏寒怕冷,舌质暗淡或有瘀点,苔白滑,脉沉紧。 治法:温经散寒,通络止痛。 1)当归四逆汤(《伤寒论》)加减 2)阳和汤(《外科全生集》)加减 加减:以下肢,尤以足 疼 痛 为 甚 者,可 酌 加 制 川 乌(1. 5 ~ 3 g)、续、牛膝、狗脊、木瓜;内有久寒,见水饮呕逆者,加吴茱萸、生姜、半夏等。 ;湿热阻络证 肢体灼热疼痛,或重着乏力,麻木不仁,脘腹痞满,口腻 不 渴,心 烦 口 苦,面 色 晦 垢,大 便 黏滞,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活血通络。 1)四 妙 散(《成 方 便 读》)加 减。 2)当归 拈 痛 汤(《医 学 启源》)加减。 随症加减:以肢体灼热 为 甚 者,可 酌 加 黄 连、黄 芩、苦 参、桃仁;肢体重着,加薏苡仁、萆薢、泽泻等 ;多从正虚(包括气虚、阴虚、阳虚、血虚、精血亏虚)、痰浊、湿热、瘀血、燥热论治。 寒湿致病:患者由于消渴日久,正气不足,营卫不和,寒湿之邪易侵袭,气血运行不畅,经脉闭阻或寒湿之邪日久化热,湿热下注,气血壅滞而发为本病。;刘师经典语录: 百病寒为先 ,风湿常相兼; 若非本病虚,何来百病迁。;李东垣《医学发明》 187页:湿之害人皮肉筋脉而属下者,然亦有二焉:一自外而感;一自内而至。其治法自应不同。南方地下水寒,其清湿之气中于人,必自足始。对于此类表有风寒湿邪阻滞筋脉而闭阻不通,则当用汗法。;;;古之论痹;《诸病源候论-脚气缓弱候》: 其状:自膝至脚有不仁,或若痹,或淫淫如虫所缘,或脚指及膝胫洒洒(xian 恶寒貌 、酸楚感)尔,或脚屈弱不能行,或微肿,或酷冷,或痛疼,或缓从不随,或挛急。…… (病因)江东、岭南,土地卑下,风湿之气,易伤于人。初得此病,多从下上,所以脚先屈弱,然后毒瓦斯循经络,渐入腑脏,腑脏受邪,气便喘满。 (病机)此由血气虚弱,若受风寒湿毒,与血并行肤腠,邪气盛,正气少,故血气涩,涩则痹,虚则弱,故令痹弱也。 脚气以寒湿着于下焦所致,以脚肿胀疼痛或软弱无力、麻木不仁为主证,脚气最忌上冲,先则肿势过膝,次则入腹而见腹胀,重则冲心见胸闷呕恶心悸。 ;病既入脏,其脉有三品,内外证候相似,但脉异耳。若病患脉得浮大而缓,宜服续命汤两剂。若风

文档评论(0)

a1335558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