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剂量辛伐他汀治疗脑梗死效果比较.docxVIP

不同剂量辛伐他汀治疗脑梗死效果比较.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不同剂量辛伐他汀治疗脑梗死效果比较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剂量辛伐他汀治疗脑梗死 的效果。方法 将新入院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10 mg 辛伐他汀组、20 mg辛伐他汀组、40 mg辛伐他汀组,比较 不同组间血脂水平、脑血管狭窄条数、再发脑梗率、脑梗死 体积恢复百分比及远期生活质量。结果20 mg和40 mg辛 伐他汀治疗组平均每人脑血管狭窄条数分别为(2. 1±0. 3) 和(1.2±0. 3),低于对照组的(3.2±0.5)。20mg 和 40mg 辛伐他汀治疗组患者脑梗死体积恢复百分比为(9. 1±1.8)% 和(11.2±1.9) %,高于对照组(6.3±1.7) %o 20 mg 及 40 mg辛伐他汀治疗组MBI评分分别是(61.2±11.3)和 (65. 3±9. 8 ) , Q0L 评分分别是(31.3±10.1)和 (35.8±7.3),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18岁或 治疗后 180 d电话随访或评估住院患者MBI评分及QOL评分,比较 对照组及口服不同剂量辛伐他汀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 (MBI)及两组生活质量(Q0L)评分。 1. 8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 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 率表示,采用x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计量资 料以(x±s)表示,两独立样本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独 立样本比较采用方差分析。 2结果 2. 1患者一般资料 共纳入患者207例,年龄(58. 3±19, 9)岁。其中男145 例,女62例。大脑前动脉系梗死患者26例,大脑中动脉系 梗死患者72例,大脑后动脉系梗死患者25例,椎基底动脉 系梗死患者57例,脑桥、小脑系梗死患者27例。住院期间 脑梗患者58例死亡,住院死亡率为28%,再发脑梗16例, 脑梗再发率为10%o对照组、10 mg辛伐他汀治疗组、20 mg 辛伐他汀治疗组、40 mg辛伐他汀治疗组患者接受治疗前性 别、年龄、甘油三酯、总胆固醇、脑梗死体积百分比等指标 组间均衡,无统计学差异。见表1。 2. 2治疗后第14天患者静脉血脂水平 治疗后第14天,与对照组相比,口服辛伐他汀治疗组 的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存在组间差异 (P0. 05)o 见表 2。 2. 3治疗180 d后患者预后情况 2. 3. 1治疗后180 d脑血管再发狭窄情况 治疗后180d, 每组可随访人数见表3o对照组每位患者脑血管狭窄条数平 均为(3.2±0.5),而20 mg和40 mg辛伐他汀治疗组每位 患者脑血管狭窄条数分别为(2. 1±0.3)和(1.2±0.3), 与对照组相比狭窄条数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 综所上述,我们的研究表明:脑梗死患者服用中到大剂量 (20?40) mg/d辛伐他汀,可明显降低血脂水平,减少脑 血管狭窄率,增加脑梗死后体积恢复百分比,提高患者远期 生活质量,但对预防住院再发脑梗死无明显疗效。 [参考文献]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缺血性脑 卒中二级预防指南撰写组.中国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 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2010E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 43 : 154-160.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急性缺血 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撰写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 南 2010[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 43 (2): 146-153. Edwards D, Fietcher K, Deller R, et al. Rapid primary care initiation of drug treatment for transient ischaemic attack (RAPID-TIA): study proto col for a pil ot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J]? Trials, 2013, 14 (1 ): 194-199. Nikolov IG, Joki N, Galmiche A, et al. Farnesyltransferase inhibitor R115777 protects against vascular disease in uremic mice[J]? Atherosclerosis, 2013, 229 (1): 42-51. Zamani P, Schwartz GG, Olsson AG, et al. Inflammatory biomarkers, death, and recurrent nonfatai coronary events after a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in the MIRACL study [J]. J Am Heart Assoc,2013,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