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在胆结石预防和治疗中的应用.docxVIP

中医药在胆结石预防和治疗中的应用.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医药在胆结石预防和治疗中的应用 易新平(广西柳州市中医院外一科545001) 【摘要】探讨中医药在胆结石预防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并分别就胆结石 的中医病因病机、中药对胆结石的预防和治疗作用、胆?结石中医辨证分型进行了 详细的综述,认为西药治疗胆囊结石症的临床效果欠佳,副作用相对较大,且治 疗费用昂贵。那么积极研究高效、低毒、多靶点、多途径、多层次整合发挥作用 的中医药疗法,对于预防和治疗胆囊结石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中医中药胆结石预防治疗 【中图分类号】R24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 (2012) 14-0337-02 胆囊结石是目前临床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其往往是由于胆汁郁积, 胆道感染或胆固醇代谢失调形成结石所引起的一种临床病症⑴。据相关数据显 示,美国胆?囊结石的发病率约为10%?15%,在我国的发病率约为1%?10%,并 且患病人数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迅猛趋势[2]。胆结石不仅会造成胆绞痛、消化不 良等症,甚者会引起黄疸、胆管化脓、胰腺炎、癌变等恶性后果,从而严重影响 着人们的工作、学习、牛活,并使其自身健康受到极大的威胁,在某种意义上也 给患者的家庭和社会都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和负担⑶。目前,西医多采用手术疗 法或介入疗法对其进行治疗,在取得一定疗效的同时,也明显呈现出痛苦大,风 险多,费用高等弊端[4]。随着我国传统医学的传承和发展,其中医药疗法极大 的克服了西医治疗的弊端,并被广泛应用于胆囊结石的预防和临床治疗之中。因 此,本文分别就胆结石的中医病因病机、中药对胆结石的预防和治疗作用、胆结 石中医辨证分型进行了详细的综述,以期为进一步改善和提高胆?结石的临床预防 和治疗水平奠定更加坚实的理论基础。 胆结石的中医病因病机 中医学认为胆囊结石症是由于脾胃虚弱而致的壅阻气机,瘀血内停,煎 熬胆汁,造成痰浊和瘀血交结而成的结石⑸。中医认为,该病多因情绪波动、 寒温不适或饮食不节而造成的外邪内侵,中焦湿热以及瘀血阻滞等症[6],因此, 该病应以中焦虚弱为本,痰湿内盛为标。胆石绝非一种因素所形成,而是多种因 素长期反复作用的结果,病情多由气及血,痰瘀交裹难化而缠绵难愈[7]。肝胆 气郁与胆汁壅阻、痰浊瘀积之间,病理上相互促进,互为因果,导致结石的不断 形成和增大,造成肝胆功能的不断损害和恶化,形成恶性循环,胆腑郁闭,湿热 愈炽而变生百症。 1.1情志失调,肝郁气滞因长期的精神刺激或情志抑郁、暴怒均会伤 肝,致使肝失条达而气机不畅,肝胆疏泄不利,导致湿、痰、热、食、血随之而 郁,胆腑以通降下行为顺,疏泄失常,则影响胆汁的分泌与排泄,胆汁壅阻,湿 热内生,日久结聚而成石[8]。 1.2饮食不节,痰湿困脾暴饮暴食、过食肥甘、酒食无度以及思虑过 度、劳倦太过或久居湿地,或涉及冒雨,皆可损伤脾胃[9]。脾失健运,水湿不 化,积湿成痰,阻于肝胆,肝失疏泄,使胆汁排泄不畅而发病;或湿郁化热,湿 热相搏,阻滞中焦,熏蒸肝胆,肝失疏泄,胆汁郁久而成石。 1.3外邪内侵,寒温失调 感受六淫之邪,尤其外感湿热,入里化热, 或侵脾胃,或侵肝胆,肝胆为邪热所犯,气机不畅[10]。胆腑之清汁,被邪热侵 袭煎灼,日久成石。 1.4婀虫上扰肠道婀虫,在过饥、受凉、高烧或脾胃功能失调吋,易 骚动不安,进入胆腑,影响胆的“中清”和“通降”,阻碍肝胆气机,使胆汁郁 滞,日久而成石[口]。 1.5瘀血阻滞气为血帅,若肝气郁结,气机不畅,则血行瘀阻或湿热 壅滞肝胆,日久则热与血结,最终可成积或聚;而胆石形成后又可导致瘀血之症, 互为因果[12]o 中药对胆结石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2.1中药对胆道系统动力的促进作用 在传统的中药研究中,针对胆道 系统动力学的研究通常从增加胆汁流量、松弛胆道括约肌、协调十二指肠以及弹 道系统运动等方面着手[13],而近年来不乏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高炬等[14] 研究养肝柔肝中药对缩胆囊素及其受体和调凝蛋白等胆道系统动力学因子的影 响作用,方中组成主要包括白芍、枸杞子、何首乌、陈皮以及炙甘草等。研究结 果表明,养肝柔肝中药不仅提高了血浆缩胆囊素水平,增大了缩胆囊素受体数, 还能增加调凝蛋白的表达,进而增强了胆道的运动功能,大大降低了胆结石形成 的机率。 2.2中药对胆固醇和胆红素代谢的作用 中药能够通过降低血清胆固 醇水平[15],调节并维持胆固醇和胆红素等代谢的正常化,达到阻止致石因素诱 发结石形成的目的[16]o龙照明等采用胆腑舒胶囊,主要包括金钱草、大黄、青 皮、木香及海藻等药材,观察研究预防家兔实验性胆固醇结石的作用。结果显示, 胆腑舒胶囊通过有效地降低血清中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以及 胆汁中的胆固醇和粘蛋白的浓度,同时提高胆汁中胆汁酸及卵磷脂的含量,从而 呈现出显著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