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神经肌肉接头疾病天坛医院神经内科集锦.ppt

课件:神经肌肉接头疾病天坛医院神经内科集锦.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七、胆碱酯酶抑制剂 吡啶斯的明等胆碱酯酶抑制剂可改善肌无力症状,长期应用后效果降低,不能阻止疾病的进展,其M-胆碱能副作用可用阿托品或654-2对抗。 八、未来的治疗 1、针对抗原特异性B细胞的治疗 2、针对抗原特异性CD4+T细胞的治疗 3、干扰抗原提呈所需的协同刺激反应的治疗 4、诱导CD4+T细胞对自身抗原或CD4+抗原表位耐受或无反应性的治疗 5、激活对由CD4+细胞表达的活化抗原特异性的CD8+细胞 6、干预细胞因子功能、削弱自身免疫介导的炎性反应 7、免疫亲和吸附柱除去血中的乙酰胆碱受体抗体 患者注意事项 1、首选应避免劳累。 2、积极防治各种感染。 3、禁用有害药物如链霉素、卡那霉素、奎宁、心得安、安定、度冷丁等。 肌无力综合征 (Lambert-Eaton Syndrome) 定义:肌无力样综合征(Lambert-Eaton syndrome)是累及神经-肌肉接头处突触前膜上乙酰胆碱释放部位和/或钙离子通道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临床特征:肢体近端肌群的无力和易疲劳性,但随意收缩几秒钟后肌力有所恢复。 病理生理:运动神经末梢和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每次神经冲动所释放的最小释放单位数目减少。 疾病概述 电生理:高频重复电刺激神经时可见相应肌肉动作电位波幅递增。 免疫学:主要由抗体介导的自身免疫。 分类: 1、癌性:近60%患者合并小细胞肺癌,均为中年以后发病,男性多于女性。肌无力样综合征可在恶性肿瘤检出前2-3年发病。呈急性进行性病程。常因恶性肿瘤预后不良 2、非癌性:占40%,常伴自身抗体阳性,也可伴发其它自身免疫性疾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女性多见。采用激素及其它免疫抑制剂可使病情得到控制。 1、肌无力的特点是近端的肌无力,下肢为重。静止时有肌无力,稍活动几秒钟后其肌无力稍减轻,持续活动后又加重。多为对称性。 2、低频重复电刺激神经时动作电位衰减,高频时动作电位递增,常常超过200%以上。若波幅增高超过25%应高度怀疑,若超过100%则可确诊。 3、常伴发小细胞肺癌和其它自身免疫性疾病。 4、P/Q 型电压依赖性钙通道(VGCC)抗体阳性。95%Lambert-Eaton肌无力样综合征此抗体阳性。 诊断要点 1、治疗方法的选择依赖于症状的严重程度、对症治疗的反应以及是否有恶性肿瘤。 2、发现肿瘤时,首先施行手术、放疗或化疗等控制肿瘤发展,这些治疗能使肌无力症状明显改善,然后继以3、4-二氨基吡啶治疗。若特异性肿瘤治疗未使症状缓解,可考虑用强的松。若诊断Lambert-Eaton肌无力样综合征时尚无小细胞肺癌的证据,则至少应注意随访3年。 3、不论是否伴发恶性肿瘤均可使用增加神经-肌肉接头处突触前膜乙酰胆碱释放的药物。3,4-二氨基吡啶(10-20mg/d,4-5次)有效、且副作用小,相对无毒性。 治疗要点 4、若无肿瘤,对症治疗效果不佳时,应当用免疫抑制剂治疗。一般强的松(1-1.5mg/kg/隔日)和硫唑嘌呤(2mg/kg/d) 合用最有效。但其起效甚慢,至少6个月才有好转。一旦取得好转或缓解则强的松应减量。应告诉病人需长期用免疫抑制剂,因停用可能会致症状重现。 5、应避免应用钙离子通道的阻滞剂,如异博定等。胃肠道外给镁剂能阻滞乙酰胆碱的释放可使肌无力加重。许多已知影响神经肌肉接头处传导的药物包括氨基糖甙类抗生素、普鲁卡因酰胺、奎尼丁、β-肾上腺能阻滞剂、锂盐等应慎用。 6、血浆交换是一种有用的辅助疗法。对肌无力较重的患者有帮助。2周作用达高峰,6周后作用消失。轻病例经此治疗后其肌肉动作电位可能恢复正常。可配合激素使用。 7、单独使用胆碱酯酶抑制剂治疗无效,但可增强3,4-二氨基吡啶的作用,因此二者可合用。 8、静脉用免疫球蛋白可作为替代血浆交换的一种手段。在一项双盲安慰剂对照的临床试验中,静脉用免疫球蛋白(1/kg/d,2天)明显增加非癌性Lambert-Eaton肌无力样综合征患者的肌力,2-4周达高峰,作用持续8周,VGCC抗体下降。 THANK YOU SUCCESS * * 可编辑 发病机制(六) 六、MG是一种泛化的自身免疫病 尚有针对其它靶的抗体如抗骨骼肌抗体。 可伴发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 个别重症肌无力患者有锥体束征,且伴锥体束征重症肌无力患者有鞘内合成乙酰胆碱受体抗体。 发病机制(七) 七、免疫学异常的病因 尚不清楚,一般认为与遗传和环境因素有关。 遗传可能作为其内因。 外因多数认为与胸腺的慢性病毒感染有关。 发病机制(八) 八、自身免疫启动的机制 了解甚少,但一般接受分子模拟学说。

文档评论(0)

iua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