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楚州地产市场调研报告.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楚 州 地 产 市 场 调 研 2009 年 7 月 5 日 1 目录 一;前言 二:楚州概况 三:楚州地产市场 四:楚州地块交易分析 五:淮安市场 六:结语 2 一:前言 本案对市场的调研工作,因受时间及人力的限制,仅以本人的从业经验及对市场的认知根据获取的相关数据及资料从客观的角度上进 行撰写,仅供参考 二:楚州概况 1:地理位置 楚州隶属于江苏省淮安市。2001 年2月因行政区划调整,原地级 淮阴市更名为淮安市,原县级淮 安市更名为楚州区。楚州区位于 苏北平原中部,东与阜宁、建湖 两县相连,西与洪泽县、清浦区 相接,北与涟水县、清河区相邻, 南与宝应、金湖两县相通。区域 面积149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 135万亩,水面27万亩。境内地 势平坦,气候温和,四季分明。 全区辖27个乡镇,总人口121万, 其中城区人口25万。 3 2 :楚州资源  名人效应、历史名城: 楚州是先总理周恩来的故乡,人文荟萃,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历史上漕运发达,商贾云集,是江淮流域重要的政治、经济、文 化中心,曾与杭州、苏州、扬州并称为古运河线上的“四大都市”,享有“壮丽东南第一州”之美誉。  区位、交通优势 楚州地处华东经济开放地区,属江、浙、沪经济圈内,连接“长三角”、华北、华中三大经济区域,是“长三角经济带”与“淮海经济带” 的交汇点。国家大型项目诸如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等工程均取道楚州。舟行四面,车通八方。京杭大运河与苏北灌溉总 渠在楚州交汇,京沪高速、宁淮高速、徐盐高速、宁连和淮江一级公路以及新长铁路均由此穿境而过。从楚州乘车到南京 1.5 小时, 到上海 3.5 小时,到北京 8 小时,到徐州 2 小时,到扬州、连云港、盐城、宿迁均为一个多小时。  平台构建 (1) 位于城区东郊的经济开发区中长期规划面积50 平方公里的区域,从 2002 年始建,现以初具规模,引进机械、电子、纺织、 服装、新型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项目,现已落户企业200多家。形成一定的产业相应及链式反应。 (2 ) 楚州地处苏北中心地带,经济相对欠发达,现有劳动力18—39岁的青壮劳动力45万人,地域可用人力25万人,工资水 平相对较低。 (3 ) 楚州地域民风淳朴,社会治按环稳定,其将为外资的引入构建一个投资的良性基础平台 4  楚州资源看点: 楚州地域面积较大,人口相对较少,人均居住面积在34平方米,其区域主要以农牧渔为主体,商业辐射接受淮安地域的影响。 地域工业版块的运作形成及与走边产业板块的带动性将是楚州区经济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第三产业的开发及带动将在近几年 内作为其地域经济的主体形成。但区域的市政及投资环境的营造将是未来两、三年地方政府的主要工作方向。  楚州区规划 5 3 :经济情况 楚州隶属淮安市,本案对楚州的经济分析将从淮安市的各项宏观经济的数据中反映楚州的经济状况。  淮安 2008 宏观经济 2008 淮安宏观经济一览表(2009.3.30 统计数据) 年份 GDP (亿 零售销售 财政收入 人口规模 人

文档评论(0)

a1335558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