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对话入境教学中达成言说的审美自由.docVIP

在对话入境教学中达成言说的审美自由.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在对话入境教学中达成言说的审美自由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的教材《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是一篇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的文章。课文描写了宋庆龄故居的两棵樟树的外形和生长特点,以及具有抗虫的香气且能永久保持的可贵之处。   对这篇课文的教学,要想比较轻松地突破难点,实现语言“入境”,第一课时的教学任务显得尤为重要。基于儿童的已有认知,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我把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位为:1.读准生字词,读通课文长句,学用关联词。2.厘清课文形象之间的主要关系,了解主要内容。3.对樟树的特点进行细致的品读,充分了解樟树的“品质”特征。这样教学不仅可以有效突破难点,做好充分的阅读准备,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期待。   语文课堂教学中引领儿童入“言语情境”、入“言说场境”的三个核心要素,即为对话、体验、鉴赏。这一课时的教学,我依然本着对“小学语文课堂审美入境”的研究,采取的主要是对话教学的“入境”策略。   对话教学,以师生心理世界的开放为特征,以互动为方式,通过双方的语言交融达到心灵交流。这样教学师生双方不仅从对话中获得了知识,而且提升了精神。教学中的对话是在一定情境中讲求效率的交谈,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学生和教材之间的真诚倾听和诉说,是人格平等的心灵交汇,是情感撞击、思维碰撞的灵性生长之地。   本课的对话主要就这样几个“谈资”展开:第一个回,是在初读课文后,对课题朗读侧重点的对话交流。通过这个话题,比较快捷、轻松地提炼出文章的主要形象,呈现出关系的平面图:一个人,两种树。这既是第一课时的学习任务,同时也对第二课时两者关系融合的学习做了暗示。第二个回合,是师生就对描写樟树的关键词语意思展开对话。对词语意思的交流对话、探讨和赏析,则是对樟树特点乃至“品质”的追寻。其中包括了对本课用词造句重点的训练,也就是对关联词用法的理解和造句。第三个回合,则是在课文最后一个环节的对话,谈资为“我们如何读进这篇文章的深处”。   关于这一点,在进行这一课的教学设计时,我有两个预案给自己选择。一是,第一课时就有对宋庆龄的介绍,把人和树具有的本质类似的关系呈现出来;第二就是今天呈现给大家的这个方案。之所以最后确定这样教学,我的考虑是,与其我把一个学生并不熟悉的任务很突兀地介绍给学生,倒不如先让学生对课文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对樟树品质有真切的认识;对文章呈现的文字符号表层意义有熟稔的阅读感知。这样,在深层含义呼之欲出的时候,再用一个话题激起儿童的阅读期待。那么,一个课外自主阅读和探究的作业就不仅仅是一个外加的作业,而是学生在对未来的深层阅读期待中主动地去接触一个伟大的心灵。这个探究比我们一开始就把相关资料交给他们要有意义得多,第二课的难点突破就被打开了一个缺口。   判断一种教学是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对话教学,关键取决于教育者的教育意向与教育过程互动的实质。真正的对话教学中的对话,发生在双方自由的探究中或自发的讨论中,发生在双方精神上真正的相互回应与相互碰撞中,发生在双方认知世界的真正融合中。对话教学是师生交往的、互动的、合作的教学,充满着无穷的可能性,洋溢着生命勃发的色彩,富有无穷的魅力。这样教学,教师不是高高在上的法官,也不是一味地纵容和廉价的“赞赏”,更不是一味迁就而使学生一直处于稚化状态;而是能够帮助学生进入学习场境,并能长久保持“入境”状态的语文课堂,其中具有高质量的师生对话,饱含了教师的教育智慧和言语才能。   附:教学流程:   一、出示课题,初读课文   1.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读一篇优美的文章——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课题中有一个生字:龄,读好后鼻音。   2.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词;读顺课文的长句子。   3.读准确了吗?读通顺了吗?(开火车读,正音)   出示词语:   粗壮稠密保持四季常青蓬蓬勃勃   崇敬瞻仰纪念繁衍后代枝枯叶落   4.分自然段朗读,纠正读音和长句朗读。   二、再读课题,疏通课文主要内容   1.请同学们再读课题,你觉得应该怎么读?   A.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你突出了“樟树”,为什么?   ——是的,课文写的就是两棵樟树。   B.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你突出了“宋庆龄”,为什么?   ——不错,课文写的不是别的地方的樟树,是宋庆龄主席这个特别的人故居的樟树。   C.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板书:人树   课文涉及的就是一个人和一种树。   三、品读樟树特点   1.那么这个人对这两棵树究竟有怎样的感情呢?请同学们快速地浏览课文,找出课文中相关的段落,并在主要的句子下画上横线。   2.找到了吗?读给大家听。   板书:舍不得   3.一起朗读课文第2自然段。   4.宋庆龄主席为什么舍不得这两棵樟树呢?这两棵樟树到底有怎样的迷人之处?请同学

文档评论(0)

gmomo-lt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