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地铁结构上下重叠结构的施工术总结.doc

广州地铁结构上下重叠结构的施工术总结.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7 XX线13标结构上下重叠段施工技术总结 第一节 环境介绍 一、工程概况 XX镇~XX区间起始于二号线XX镇站,左右线以双洞矩形框架结构形式延伸至XX站,XX区间里程范围Z(Y)DK29+711.3~Z(Y)DK31+227.51,区间右线长1516.21m,左线长1513.884m(短链2.326m) XX~XX区间起始于三号线XX站~XX站区间的盾构始发井,左右线先以两个单独的矩形框架结构在YDK-10-668.7里程处重叠二号线结构上方,与二号线形成“八”字形相交,然后继续向北先后与二号线结构上下平行重叠、形成凹字形整体结构、二三号线平行形成四洞联体、三号线左右线再分成两个独立的矩形单洞进入XX站。XX~XX区间右线里程范围YDK-10-518.848~YDK-11-496.033,长977.185m。左线里程范围ZDK-10-523.871~ZDK-11-496.033,长972.162m。 XX与XX区间的平面位置关系见下图 XX车辆段出入段线由三号线左右线;三号线出、入段线和二号线出、入段线共六条线路组成。区间起讫里程为三号线右线YDK-11-830.733~YDK-12-389.8;三号线左线ZDK-11-830.733~ZDK-12-393;三号线出段线ⅢCK0+100.059~ⅢCK0+664.706;三号线入段线ⅢRK0+100.22~ⅢRK0+668.300;二号线出段线ⅡCK0+091.054~ⅡCK0+650.591;二号线入段线ⅡRK0+066.265~ⅡRK0+622.429。 出入段线全部采用明挖法施工,基坑开挖深度8.3~16.7m,二、三号线出入段线与三号线正线左右线形成的六条线路相互交叉、重叠。结构形式有四洞联体矩形框架、三洞联体矩形框架、双洞矩形框架,单洞矩形框架、U型槽结构、钢筋混凝土悬臂式挡墙+路基、重力式挡墙+路基、路基等多种形式。三号线出入段线从在爬坡到一定高度后重叠在三号线结构上方,根据线路条件,三号线入段线在ⅢRK0+460处又爬上二号线出入段线结构顶,在YDK-12-234.006~YDK-12-279段,一条市政道路的箱涵下穿地铁三号线结构与出入段线之间,在此段位置形成四层结构。 出入段线各条线路的位置关系见下图: 二、地理环境 XX镇~XX区间起于XX镇站北端,下穿尖彭路和华南路高架,向北走行与XX站相接,区间在华南路以南段的东侧为省公安厅办公大楼,西侧为时代玫瑰园小区;XX~XX区间明挖段以3号线盾构4标盾构始发井为界,向北与二号线并行,最后与XX站相接。区间结构重叠段附近的环境简单,主要为在建中的第八人民医院和几栋厂房。 XX车辆段出入段线南端与XX站相接,线路向北行进,平面上呈近南北向展布。至三号线ZDK-12-400位置向东偏转90度,与XX车辆段连接。红线东侧新盖厂房,西侧为菜地,一条市政道路松园路下穿三号线与出入段线结构之间。 三、水文地质 本标段场地范围内的原始地貌属广花凹陷冲积盆地,第四系地层以冲洪积砂层、粘性土层及残积土层为主,基岩地层为二迭系下统栖霞灰岩沉积地层,岩层岩面高低起伏,发育岩溶形成溶蚀沟槽。 XX、XX区间地层主要为人工填土层1、冲洪积中砂层3-2、冲洪积粘性土层4-1、坡积土层4-3、可朔或稍密状残积土层5C-1B、硬朔或中密状残积土层5C-2、灰岩强风化带7C-2、中风化带8C-2、微风化带9C-2,隧道底板坐落的地层主要为可朔或稍密状残积土层5C-1B、硬朔或中密状残积土层5C-2。 XX车辆段出入段线地层主要为人工填土层1、冲积-洪积相粉细沙层3-1、冲积-洪积中粗砂层3-2、冲积-洪积相粉质粘土层4-1、河湖相淤泥质土层4-2、残积类软塑状粉质粘土层5C-1A、残积类可塑状粉质粘土层5C-1B、残积类硬塑状粉质粘土层5C-2、灰质页岩全风化带6C-1、灰质页岩强风化带7C-1、灰质中风化带8C-1、灰质微风化带9C-1。 (3)水文情况 本标段的地下水赋存方式分为第四系松散层孔隙潜水(砂层水)和灰岩溶洞裂隙水二个类型。地下水位的变化与地下水的赋存、补给及排泄关系密切,年变化幅度为2.50~3.20m。 第二节 重难点分析 本工程XX(XX)区间,XX车辆段出入段线多处结构上下重叠,在下部结构施工完成后,回填基坑到上部结构底板底位置后,再进行上部结构的施工,在工期紧,施工任务重的情况下,回填材料的选择和回填质量的控制对上部结构影响很大。且有些区段上层结构一半坐在下层结构上,一半坐在基坑回填料上;有些区段结构下的部分回填料位于原状土边坡上,此两种情况极容易造成不均匀沉降,对后期的结构质量和地铁运营带来不良影响。 另外本工程为全明挖基坑,在下部结构两侧的基坑回填时,如果采取的措施不当,容易造成结构的位移,甚至可

文档评论(0)

zzqk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