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轨道交通线某区间盾构区间溶洞处理施工方案.doc

广州市轨道交通线某区间盾构区间溶洞处理施工方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XX市轨道交通XX线 XX公园至XX站区间盾构区间 溶 洞 处 理 施 工 方 案 目 录 一、工程概况                         2 二、溶洞补充勘察成果分析                   2 三、溶洞处理目的、处理原则及重点、处理方法及施工工艺     3 1、处理目的                         3 2、处理原则及重点                      4 3、溶洞处理方法及相关要求                  4 4、注浆工艺流程                       6 5、溶洞处理的范围的确定                   8 四、溶洞处理施工顺序及施工注意事项              8 1、施工步骤                         8 2、施工注意事项                      10 五、工期安排                        10 溶洞处理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XX公园至XX站区间在里程:YDK7+903.505~YDK8+052.610范围内,隧道穿越地石炭系灰岩地层。根据初勘、详勘和溶洞补充勘察资料,隧道穿越区有较多溶洞。溶洞处理场地位于XX市XX路与XX路交叉的东北角,即XX花园及花园外面XX路上和人行道上,地面标高9.17~13.49m,相对高差4.32m,微地貌属山麓斜坡堆积。 溶洞补充勘察阶段共分成5个施工小区,施工124钻孔,27个CT孔对。本次设计是在补充勘察资料的基础上,结合CT,根据溶洞的空间分布、溶洞与隧道的位置关系、溶洞充填物的类型,提出溶洞具体的溶洞处理方案。 二、 溶洞补充勘察成果分析 1、 根据勘察情况,该段溶洞分布广,规模大,溶洞最大高度18.30m(D02)。补充勘察的124个钻孔,70个钻孔揭示有溶洞或空洞,溶洞集中分布,右线:YDK7+969.950~YDK7+974.951和YDK8+006.114~YDK8+026.113,左线:ZDK7+948.222~ZDK7+963.221和ZDK8+002.060~ZDK8+017.062,溶洞竖向位置主要在隧道结构底部和结构底板以下,探到最深溶洞底标高为-31.44。 2、 溶洞主要分于二、三、四区,占揭露到溶洞钻孔的95.7%,一区仅有1个钻孔揭露到溶洞,五区仅有2个钻孔揭露到溶洞; 3、 在剖面上溶洞主要分布在标高为5.35~-31.44m范围内,其中以分布在标高为-1.40~-14.00m之间最为普遍; 4、 在小于3.50m的140个溶洞中有72个无充填物,占51%;大于等于3.50m的27个溶洞中,4个为无充填物,占15%,其余均为半充填及全充填; 5、 顶板厚小于3.00m为主,约占三分之二,大于3.00m约占三分之一;且裂隙发育,溶蚀强烈; 6、 根据钻进过程中钻杆掉落,下落情况,是否返水,采上来的芯样特征,大致判断溶洞是否有充填物,半充填,全充填。溶洞充填物较为复杂,主要有灰黑色流塑状淤泥,软粘土,泥炭质粘土,粉质粘土;可塑状的粘土,粉质粘土;硬塑状的粘土,粉质粘土;稍密状粉土, 中密状粉土;松散状的中粗砂;稍密状的中粗砂;中密状的中粗砂;以上各类土均不同程度地含有灰岩碎块,岩屑。 三、溶洞处理目的、处理原则及重点、处理方法及施工工艺 1、处理目的 1)确保盾构掘进期间的盾构机安全 位于隧道底的部分溶洞,其填充物为淤泥和松散的细砂,承载力很低(40~80Kpa),通过对溶洞处理,确保盾构机安全、顺利通过溶洞区,避免盾构机突陷等意外事故的发生。 2)防止地表塌陷和过大沉降 位于隧道顶的部分溶洞,其填充物为淤泥、砂层和粘土,而隧道道底为中、微风化石灰岩,是典型的上软下硬地层。不少溶洞呈串珠状分布于位于隧道工作面范围,由于溶洞夹板为岩层,难以形成土压平衡掘进模式。通过处理,使隧道顶的地层和工作面土体能保持稳定,防止拱顶坍塌,工作面土体流失,减少地表沉降。 3)满足永久隧道结构的承载力、变形、防水要求 溶洞填充物和灰岩地层承载力有很大的差别。通过对地层处理,提高该处地层的承载力,减小不同地层之间的差异沉降,减少管片渗漏,以满足地铁正常运营。 2、处理原则及重点 1)溶洞处理应结合补充钻孔、跨孔CT物探资料来进行。 2)防止盾构机突陷、明显上软下硬和永久结构后期沉降过大,处理的重点是隧道下部。 3)主要针对填充物为淤泥、松散砂层、软塑状泥炭质粘土和粉质粘土的溶洞。 4)注浆加固的次序:应考虑地下水的影响,确保注浆效果,减少注浆损失。 5)针对不同的溶洞形式(空洞、填充物的力学指标不同)采取不同的措施。 6)尽量利用已有的补勘钻孔进行处理。 7)结合盾构施工特点和

文档评论(0)

zzqk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