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危”、“瓜州”、“敦煌”辨.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三危”、“瓜州”、“敦煌”辨   [摘要]先秦古籍中提到之“三危山”实际并非今敦煌地区之三危山,原因在于迟至汉武帝时中原王朝才领有敦煌之地,以古籍中之“三危山”附会敦煌地区三座高耸的山峰。东汉杜林认为《左传》中“瓜州”为今敦煌地区,此说长久盛行,正史多加采信;其实今之瓜州上古史与《左传》所言“瓜州”无关,是汉人“政治需要”及“自矜乡土”而附会之结果。“敦煌”地名在汉建敦煌郡之前已经存在,实为《山海经》中之“敦薨”,“敦薨”地名属月氏语,张骞因“薨”字不吉而改。   [关键词]三危;瓜州;安西县;敦煌;敦薨   [中图分类号]K892.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3115(2013)02-0021-02   一、“三危”辨   千余年来,人们追溯敦煌古史,多从《尚书?舜典》“窜三苗于三危”开始。继《舜典》之后,言及“三危”的先秦古籍又有如下几条:   《尚书?禹贡》:“三危既宅,三苗丕叙。”又曰:“导黑水,至于三危,入于南海。”   《孟子?万章上》:“万章曰:‘舜流共工于幽州,放驩兜于崇山,杀三苗于三危,殛鲧于羽山,四罪而天下咸服,诛不仁也。’”   《山海经?西山经》:“三危之山,三青鸟居之。是山也,广员百里。其上有兽焉,其状如牛,白身、四角,其豪(毫)如披蓑,其名曰(音ao-ye),是食人;有鸟焉,一首而三身,其状如(luò),其名曰鸱。”   屈原《天问》:“黑水玄趾,三危安在?”   《吕氏春秋?孝行览?本味》:“水之美者,三危之露。”   《吕氏春秋?离俗览?为欲》:“北至大夏,南至北户,西至三危,东至扶木。”   《吕氏春秋?慎行论?求人》:“禹……西至三危之国,巫山之下,饮露、吸气之民,积金之山。”   上引先秦古籍所载之“三危”,其址何在?西汉之前向无解说。下至两汉,学者始泛指为“西裔之山”,如西汉孔安国,①东汉马融(79~166)、②王逸(89~158)、③郑玄(127~200)、④赵岐(?~201)、⑤高诱⑥等。盖“秦火之后,载籍沦亡,汉兴,治尚书者不能言黑水、三危之所在”。故两汉学者概莫能指实其处。   西汉哀、平之后,有谶纬之书流传。⑦而东汉大儒郑玄“专以谶言经”,⑧尝引《河图》及《地说》云:“三危山在鸟鼠西南,与岐(汶)山相连。”⑨三国时魏张揖亦云:“三危山在鸟鼠山之西,与岷山相近。”⑩《后汉书?西羌传》则云:“舜流四凶,徙之三危,河关之西南羌地是也。”11   据上所论,知两汉至三国时期,或泛云三危为西裔之山,或径指三危山在鸟鼠山西南,与岷山相连,则在今甘肃省临夏州之南境矣。   后至西晋,始云三危山在敦煌。《左传?昭公九年》:“先王居梼杌于四裔,以御魑魅,故允姓之奸,居于瓜州。”西晋杜预(222~284)注云:“允姓,阴戎之祖,与三苗俱放三危者。瓜州,今敦煌。”这里,杜预虽未直接指称“三危”在敦煌,但从“允姓之奸居于瓜州”,而“允姓……与三苗俱放三危”以及“瓜州,今敦煌”之言来看,无疑是说“三危”在敦煌。所以半个世纪后,郭璞(276~324)接过杜预的话,径直指明三危山在敦煌。《山海经?西山经》:“三危之山,三青鸟居之。”郭璞注云:“(三危之山)今在敦煌县,《尚书》云:‘窜三苗于三危’是也。”此后,不少学者便抛弃了“三危,西裔之山”的泛说和纬书《河图》及《地说》关于“三危山在鸟鼠西南,与岐(岷)山相连”之说,跟着,杜预、郭璞将“三危山”搬到了敦煌。如《西河旧事》、12北魏郦道元、13北齐魏收(505~572)14等皆从此说。至唐,李泰、孔颖达、杜佑、李吉甫等亦执此说,15此说遂盛,不烦具引。至于敦煌当地,尤乐予附和,武周圣历元年(698)所立《李义修莫高窟佛龛碑》,记莫高窟“西连九陇坂,鸣沙飞井擅其名;东接三危峰,泫露翔云腾其美”。敦煌遗书中吟咏敦煌古迹的组诗20首中有《三危山咏》,曰:“三危镇群望,岫崿凌穹苍……岩连九陇崄,地窜三苗乡。”皆援此为据。   敦煌之“三危山”不知其名起自何时。据《汉书?地理志》颜师古注引“杜林以为敦煌为古瓜州”之语度之,必不早于西汉。盖汉武帝之前,敦煌之地本属匈奴,匈奴之前,更属月氏、乌孙。月氏、乌孙、匈奴皆不操汉语,何由以汉语命名此山为“三危山”?由此上溯舜、禹之世,其地局限于中原,敦煌非其辖境,且远不可及,舜流三苗,何得置之敦煌?又,《禹贡》“导黑水至于三危,入于南海”,此流经“三危”、入于“南海”的黑水,郦道元《水经注》以来,皆云在敦煌。但敦煌直距南海5000余里,中隔千山万壑,何曾有过一条奔入南海的“黑水”?由此,吾知“导黑水至于三危,入于南海”之“黑水”、“三危”,必非敦煌之“黑水”、“三危”。胡渭《禹贡锥指?略例》云:“(禹贡)导水九章,唯黑水原委,杳无踪迹。”以往,人们追溯敦煌古史,竟从《舜典》、《禹贡》

文档评论(0)

gmomo-lt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