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题 目: 试论丰子恺“缘缘堂”散文的创作特色专业班级: 汉语言一、前言部分(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概念,扼要说明有关主题争论焦点) 如果提起丰子恺,人们往往称他是现代漫画的开路先锋,称之为漫画家,而把他的散文放在第二位。其实丰子恺是中国现代文化史上的一位特殊的涉足多领 “丰子恺一生乃萃艺术于一身,为学域的艺术全才,正如其友人广恰法师所说:成就堪称博大精深,多才多艺,绘画、音乐、书法、金石鉴赏、建筑艺术、艺术理论、散文创作、古典诗词等等无不精通,别具风格,自成一家。又兼通晓日、英、俄、法、德等诸国文字,译著等身,初步统计,不下百数十种。如此艺术,不唯国内文艺界所罕见,实为世界艺术坛所稀有”【1】丰子恺曾说: 。 “综合看来,我对文学,兴趣特别浓厚。因此我的作画,也不免受了文学的影响。 2可以看 ”出散文的创作在其一生艺术创作中的地位。 (一) 丰子恺及其散文创作概况 丰子恺1898 一 1975,浙江桐乡石门镇人,他 17 岁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受李叔同先生影响,学习音乐、绘画,1921 年赴日本“游学”,同年回国后在春晖等学校任音乐、美术教师,之后的几年里,一直在教师、作家等角色中转换,可以说他的生活和艺术是连为一体的,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效的文艺大师。 从 1922 年到 1975 年去世,在长达半个世纪的岁月里,他笔耕不辍,以宗教徒的虔诚从事散文随笔创作,共发表了 200 多篇散文,以自己的居所“缘缘堂” 、 、 、命名的就有《缘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笔》《缘缘堂新笔》《缘缘堂续笔》这四部集子。纵观其一生的散文创作,大概可分为四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即丰子恺创作初期的一些作品,延伸到三十年代初期的部分散文创作。这时期丰子恺的创作尚处在起始和探索阶段,他把注意力放在对人生根本问题的体察思考上,着重从佛理角度来探究人生,同时还有对童趣的追怀。这 、 、阶段的作品大部分收在《缘缘堂随笔》中,代表作有《渐》《剪网》《大账簿》、《两个“?” 、 》等。此外丰子恺描写儿童的随笔,如《华瞻的日记》《给我们的 、孩子》《儿女》等都是现代散文史上脍炙人口的名篇,它们大都属于这一时期。 第二个时期,即 20 世纪 30 年代的散文创作。随着其社会经验和人生阅历的扩展与丰富,丰子恺的散文创作逐步走向成熟。面对残酷黑暗的现实,丰子恺逐渐把注意力投向现实的生活中“没有‘花生米不满足’的人,却有许多面包不满足的人”。特别是抗日战争的爆发,迫使他走出书斋,用手中的笔反映现实、揭露黑暗,社会相成为当时主要的题材。 《随 这一时期是丰子恺散文创作的丰收期,笔二十篇》《车厢社会》 、 、《缘缘堂再笔》等集子都是这一时期的成果,涌现了《车 、 、 、 、 、厢社会》《做客者言》《肉腿》《两场闹》《吃瓜子》《半篇莫干山游记》等佳 、作,此外还有控诉日本侵略者的《还我缘缘堂》《告缘缘堂在天之灵》等篇目。 第三个时期,即抗战胜利后到新中国成立。这短短的几年,丰子恺的散文创 、作主要收录在《率真集》等散文集。代表作如《口中剿匪记》《谢谢重庆》等, , ,期待着“一抨击了“贪赃枉法,作恶为非”“危害国家,蹂躏人民”的“官匪”盏长明灯,永远不熄灭”。 第四个时期,即新中国成立后创作的散文,包括在“文革”中的地下创作。新中国成立后丰子恺担任不少了社会工作,但仍有大量散文创作,主要结集在《缘缘堂续笔》当中。这一时期的散文创作在固有风格的基础上有增加了明朗的色彩, 、大多为一些游记之作,如《庐山游记》《上天都》等;也有对往事的回忆,特别 、是故乡的人事,如《四轩柱》《阿庆》等;还有身边琐事记录,如《阿咪》。 (二)丰子恺散文的研究概况 对丰子恺散文的关注与他的随笔创作几乎是同步的,在丰子恺创作之初,特别是《缘缘堂随笔》结集出版后,他那赤诚、率真的情调和朴素自然而又不失幽默风趣的笔法打动了无数的读者,郁达夫在他编选的《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 “人家只晓得他的漫画入神,殊不知集》中选入了其五篇散文做品,并称赞道:他的散文,清幽玄妙,灵达处反远出在他的画笔之上。【3】后来赵景深、夏丏尊 ”等文人,日本学者谷琦润一郎都不吝赞辞,或署名撰译,足可见丰子恺散文创作的成就。但近百年来对丰子恺的随笔创作不满或者不解也大有人在,争论不断。 钱理群、温儒敏在《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本)》中给丰子恺初期的散文创作作了这样一个评价:“他以某种源自佛理的眼光观察生活,于俗相中发现事理能将琐细的事物叙说得娓娓动听,落笔乎易朴实,有赤子之心……作者在看到人世间的昏暗后,企图逃入儿童的世界,加上佛理的渗入,文章萧疏淡远,带着哲理深味,染有清淡的悲悯之色。【4】可以看出,一方面,人们已经清楚地认 ”识到丰子恺随笔的“特殊之处”——从佛教哲理角度来探究人生底蕴,但另一方面又流露出对丰子恺“逃避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