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关于《易》在汉代淄川的传播
管子学刊2010年第1期
古今论坛
关于《易在汉代淄川的传播
王京龙,赵玉霞,李其琨.
(1.山东理工大学齐文化研究院;2.双沟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3.淄川区教师进修学校;山东淄博,255049)
[摘要]历史上的淄J}I有水名,国名,县名之别.淄川地区有着深厚的《易》学文化传承,汉代的田何,杨何是一个突兀的高峰,先秦时
代尤其战国时期的文化重心在齐国地区的形成,是汉代《易》学高峰在这一地区形成的基础.开发淄川汉代《易》学传播高峰历史资源用
于文化旅游,要认真区分旅游的真实与历史的真实.只有尊重历史的真实,才能实现旅游资源的高品位开发.
[关键词]《易》;淄JII;传播
[中图分类号1K2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3828(2010)01—0092—06
今淄川是山东省淄博市下辖的一个行政区,
在周代齐国都城临淄的南部,自古以来这里就是
一
个文化和经济重镇.它在汉时有淄JfI与蕾
川I两说.据汉代文献记载,《易》在淄川地区的
传播是一个十分值得重视的亮点.
一
,(《史记》,《汉书》中的淄川与茁川
《史记》,《汉书》中关于淄川的记载有淄,
茁,甾三字,此三字音同而形异.段玉裁《说
文解字注》释茁:不耕田也.-[13释潍中潍,
淄其道云:许水部无淄字.此淄盖俗加水旁耳.
《周礼》作蕾.《汉志》作甾.古字也.据此可知:
茁,甾为古字,淄为俗字.据粗略统计,《史
记》中无淄川一词,但茁川一词出现31处;
蕾,淄通用53处:临淄8处,临蕾45处;
甾字仅见于《秦始皇本纪》中的登之罘,刻石碑
文1处:阐并天下,甾害绝息,永偃戎兵.[3《汉
书》中出现淄川一词12处,蕾川21处,甾
凡11见,皆在《地理志》中:(1)惟,甾其道.(2)
甾乡,侯国.(3)莱芜,原山,甾水所出.(4)甾
川I国,故齐.文帝十八年别为国.(5)东安平,菟
头山,女水出,东北至临甾人巨定.(6)甾,故戴
国.(7)蒙,获水首受甾获渠.(8)甾丘.莽日
善丘.(9)齐地,虚,危之分野也.东有甾JII,东
莱……(10)临甾名营丘.(11)临甾,海,岱之
间一都会也.综合上述材料可知,第一,蕾,
[收稿日期]2009—10—29
[作者简介]王京龙(1959一),山东理工大学齐文化研究院教授.
92
甾为古字,为汉代官方之通用字,淄为齐地之
俗用字.由于《史记》早于《汉书》,齐地的俗字
淄在司马迁时代可能并没有得到较为广泛的认
可.这样看,《史记》中之所以见不到淄JII,这一
地区并不一定没有淄川,司马迁所说的蕾川,
俗语很可能就是淄川.故言临蕾,l临淄,
淄川,蓄川,甾川I之淄,茁,甾意应相
同;第二,淄是一条河流的名字,如《尚书?夏书》
所言.但淄川国出现以后便形成了一个固定的行
政区划名,即《汉书》所言文帝十八年别为国时
出现了淄川I国之称谓.若确如此,淄JIl作为一个
行政区域地名,最早是在汉文帝时期形成的,而这
一
地区在这之前就应当有着淄川的俗称.
还需要说明的一点是,今之谓淄川与古之
谓淄川并不是一回事.所谓淄川I最初就是一条
河流的名字,淄河,淄水,作为一条河流,早在汉代
以前就有了的.比如《尚书?夏书?禹贡》:海岱
惟青州:蜗夷既略,潍,淄其道.汉代郑康成注日:
潍,淄,两水名.-[43《史记?齐太公世家》:献公
元年,尽逐胡公子,因徙薄姑都,治临蓄.临蕾
之菌亦即淄水之淄.《汉书?地理志上》明
确指出:莱芜,原山,甾水所出,东至博昌人沸.
正是由于这样一条由来已久的河流的存在,形成
了淄这样一个俗字,形成了诸如临淄,淄川
等由临茁,茁川,甾川等演化来的名词.这
一
演化过程,反映在《史记》和《汉书》当中便是
淄,蕾,甾在关于淄水这一含义的运用上
大多实现了通用.淄作为俗字而进入到中心在
西部的汉代官方文字中,与淄的使用频率和司
马迁,班固等人对于地方语言的吸纳有着重要的
直接的关系.
淄川作为河流而言,南起莱芜,原山,北流人
海,绵延数百公里,这显然与今之谓淄川区之
淄川不是一回事.今之谓淄川,当来自于汉
代的淄川国,但汉代的这个淄川国却并不在
现在的淄川区境内.汉文帝时,由于诸侯做大,
故文帝采贾生之议分齐,赵……齐分为七.(《汉
书?诸侯王表》)文帝……至十五年.……乃分
齐为六国,尽立前所封悼惠王子列侯见在者六人
为王.……苗川王贤以武成侯立……孝文十六
年,六王同日俱立.(《汉书?高五王传》)汉文帝
刘恒是汉高祖刘邦的儿子,刘贤则是刘恒的侄子,
刘贤是刘恒分封的淄川侯国的第一代王.据《史
记?汉兴以来诸侯年表》和《汉书?诸侯王表》载,
受封于菖川的王共有九位,即菖川王贤,懿王志,
靖王建,顷王遗,思王终古,考王尚,孝王横,怀王
友,蕾川王永.王永在王莽时绝(《汉书?高五
王传》).按照李森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