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权激励、专利制度与企业技术创新绩效分析.docVIP

产权激励、专利制度与企业技术创新绩效分析.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产权激励、专利制度与企业技术创新绩效分析   内容摘要:在市场竞争中,技术创新是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知识产权保护是维护企业创新利益的有效途径。本文从产权激励的视角,论述了专利制度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分析发现: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绩效波动和专利制度变革之间存在紧密的关系;随着我国专利法的修改,我国专利保护水平出现迅速提升的趋势;但是专利保护水平的提升,并不必然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如果激励企业更高的技术水平,还需要其他激励手段来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关键词:产权激励专利制度技术创新绩效   引言   作为经济发展的加速器和维护创新者利益的有效途径,专利制度在激发人的创造热情、引进外来先进技术等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作用。回顾历史发现:任何一个国家要想成为经济强国,既要具备强大技术力量,又要具有完备的专利制度保护和激励机制。   在国外学界,关于专利制度社会效益的争论,主要集中在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专利制度是否应该存在。一种观点认为,专利制度能够有效激励发明创新,这是由Bentham提出的,MillClark等经济学家进行完善。另一种观点认为,专利制度基本上是多余的,这是由Taussig提出的,Pigou也持有同样的观点;第二个层面是专利制度是否有害。Plant认为专利制度实际上是有害的,专利法是一个严重干扰科学成果应用过程的因素,应该被废除。Arrow证明了专利保护明显有用,但仍指出专利制度并非最佳的激励手段。专利制度引起一个基本的取舍,目的是给他们提供创新的激励,专利制度可以激励与保障技术创新;第三个层面是如果专利制度有用,如何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Gilbert、Gallini等人纷纷提出了有关解决专利内在矛盾的制度设计方案。制度变量的选择主要集中在专利的法定保护和保护范围,认为通过变量的调整可以减少专利制度所引起的福利损失,更加充分发挥专利制度的激励功能。近些年来,关于采用什么样的专利制度更有助于技术创新日益成为经济学家们研究的热点话题。在国家层面上,OrsiCoriat(2006)认为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特别设计知识产权制度,用以维持不平等的增长。在产业层面上,HoriiIwaisako(2007)的研究结果显示,过于严格的知识产权制度会增加垄断部门而减少竞争部门,由于在自由竞争的部门进行创新比在垄断部门容易,因此,研发人员及资本会更多地向竞争部门聚集,势必会造成不必要的重复创新,不利于经济增长。   通过文献回顾,笔者认为,温和的专利制度有利于创新,即适度的专利保护有利于技术的创新激励。但由于大部分文献都是针对发达国家的,研究结论可能不适合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不适合我国的国情。国内关于技术创新激励的实证研究,主要集中在外商投资的技术外溢方面,如赖明勇等(2005),以及从企业规模视角研究创新激励,如周黎安、罗凯(2005)等,柒江艺、许和连(2012)实证分析了知识产权保护对行业出口技术进步的影响及在不同行业间的差异性体现。本文尝试从产权激励视角实证检验专利制度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并借鉴“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选择专利保护程度作为衡量产权激励度的指标进行定量分析对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   构建产权、专利与企业技术创新绩效分析模型   (一)基于SFA的绩效度量模型   目前评测绩效的方法主要有参数法和非参数法两大类。非参数法以Chames等(1978)提出的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为代表。参数方法以随机前沿分析(SFA)方法为代表,该方法由Aigner等(1977)提出,采用计量方法对前沿生产函数进行估计,有更为坚实的经济理论基础而且消除白噪声误差。本文选择SFA方法来度量技术创新的绩效,同时根据研究需要,将BatteseOelli(1995)提出的单阶段估算利润函数模型转化为:   πt=f(Kt,Lt)+(vt-ut)(1)   其中,t从1取到T,T为时间段数目(单位为年);πt为在第t年的产出利润,表示技术创新的绩效;f代表某一函数形式;K为变动投入的资本矢量;L为变动投入的劳动矢量;vt是随机误差项,代表影响技术创新绩效的非可控因素,可正可负;ut是非负的无效率项,只会降低利润,假定ut服从被截取的单边正态分布。因此,唯一目标就是在给定的经济状况和技术条件Xt下,通过选择不同的投入和产出数量使无效率项ut最小,从而实现绩效最大。随机前沿模型中技术创新绩效(EFF)代表了实际获得产出量与最大潜在产出量的比例,最大值为1,其形式如下:   (2)   通过计算连续24年的技术创新绩效,一方面可以平均随机误差项,另一方面可以囊括所有源于不可控的外界因素产生的显著效应,并最终反映到创新绩效数据中。   (二)环境库茨涅茨曲线模型   20世纪90年代初,GrossmanKru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