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抓机遇谋发展创大业铸辉煌
(殡葬管理工作综述)
殡葬是一个古老而年青的行业,是一个涉及医药、伦理、 宗教、社会等多学科、多门类的行业,是一个人们往往难于 接受,而又不得不面对生与死的特殊行业。纵观殡葬发展历 史,是一部反映社会变迁的历史,是一部反映民俗文化的历 史,是一部反映社会进步的历史。当历史的车轮进入新世纪 后,站在新起点上的殡葬人高举科学发展的旗帜,紧紧抓住 追赶跨越发展的机遇,要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创造了一个又一 个辉煌。
在艰难中起步
从有了人类就有了生与死,在几千年的封建社会里,由 于以农耕文化为主的封建统治占据了中国历史的大部分时 间,那种入土为安,落叶归根的思想浓重,其丧葬方式主要 以土葬为主。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殡葬行业发生了巨大变革, 特别是1956年,以毛泽东、周恩来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 级革命家带头签名倡导火化,的殡葬改革也正是在这一年开 始。
1958年的春天,温暖的阳光照耀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 沐浴着灿烂的阳光,伴着大跃进旗帜,殡葬工作迎来了春天, 在这个春天殡仪馆正式成立,最初主要负责遗体安葬等出殡 事宜。共有干部职工16人,朱士英任第一任馆长。由于旧 思想、旧观念没有根除,并且没有火化设备,所以当时殡仪 馆只能是将遗体土葬。1966年终于建设了火葬场,将土葬改 为火化。当时火葬场占地面积30100平方米,建筑面积仅1000 平方米。设备异常简陋,只有一台土制火化炉和一台嘎斯车, 骨灰堂都是简易木制架。受当时社会影响,群众对火化很难 接受,难以推广。从1966年到1976年,我市的土葬现象比 较多,殡葬工作很难开展。十年间,火化率不足60%, 1966 年火化量仅200多具,1976年火化量也不过在千具左右。火 葬场条件十分艰苦,全靠国家拨款过日子。室外环境一无围 墙,二无花草树木和亭榭,院内没有成型的停车场和路面, 一片荒凉景象。有人形象地称火葬场是“一亩地,仁老头, 三个轮子,半栋楼”。尽管起步艰难,但它掀开了殡葬历史 新的一页,尽管起步艰难,但它标志着殡葬开始了新的发展 历程,尽管起步艰难,但它预示着殡葬行业一定会走向辉煌。
在创新中发展
1978年的冬天,瑞雪从天空轻轻飘落,装扮着神州大地, 这一年的冬天人们感到格外温暖,在这一年的冬天党的十一 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转折,中国 社会迈入了改革开放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时期。伴 着改革开放的步伐,中国的殡葬法规的相继出台,使中国殡 葬行业进入了创新发展阶段。殡葬人抓住历史赋予的机遇, 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站在历史发展的起点,不断改革创新, 加快发展步伐。
1978年,火葬场进行庭院规划和设备改造,建造了 48 米高的烟囱。1981年,修建了围墙和业务楼。并且对庭院进 行了绿化,改造了火化间和火化设备。经过十年的艰苦奋斗, 使火葬场初具规模。1983年在全省同行业联检联评,火葬场 获得第三名。
自1985年以后,市的殡葬事业突飞猛进,逐步走向辉 煌。1985年,火葬场购进第一台82B火化炉,同年12月, 火葬场更名为殡仪馆。1986年,殡仪馆建造骨灰纪念堂;1988 年,经省民政厅、市人民政府批准,殡葬管理所建立了永久 性骨灰公墓——龙凤公墓,占地面积142公顷;1993年,殡 仪馆购进了静电除尘设备,取消了大烟囱,安装了电子感应 门,购进4台82B2型火化炉。同年,龙凤公墓建成1000平 方米的办公楼及一座仿古大门楼。1995年1月,殡葬管理处 成立了全国殡葬业第一家石材加工车间,占地面积3000平 方米。同年,龙凤公墓建成车库、食堂、仓库,铺设水泥院 落1800平方米,建造院落围墙400延长米,成立了农场; 1997年,公墓建成标志型建筑——九龙柱和龙凤亭。十余年 间,殡葬事业不断发展,设施、设备不断更新,环境不断改 造、提高,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殡改宣传、执法工作,市年火 化遗体从不足1000具发展到年火化遗体4000多具,火化率 大幅提高。从1985年到1997年,殡葬获得了多项殊荣。1985 到1995年,在每两年一次的全省同行业联检联评中,殡仪 馆获得了六连冠”;1987年,殡仪馆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 1989年,第二次全国殡葬工作会议在市召开,殡仪馆被评为 省级文明单位标兵;同年5月,国际殡协主席雅克?马瑞在 市视察之后,挥笔写下了 “我在这里看到了中国最好的殡仪 馆”的赞语;1990年,殡仪馆被省民政厅命名为“省民政系 统先进单位标兵”和优美环境单位”。1992年3月,殡仪 馆荣获全国殡葬先进单位,被省民政厅、人事厅命名为‘民 政战线先进集体\ 1993年,市殡仪馆首批跨入国家二级馆。 龙凤公墓被省民政厅认定为省级规范化公墓,并在全省同行 业联检联评中,被授予省级公墓建设文明单位称号。1997年 5月,殡仪馆被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