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略谈对高中语文诗歌教学认识
摘要:诗歌鉴赏一直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难点之一, 也是学生学习的重点,文章拟从教学的角度对高中语文诗歌 教学进行了探讨。期望广大同仁指教、切磋、交流,也期望 会给我们的诗歌教学一些启迪。
关键词:高中语文;诗歌教学;探讨
中图分类号:G633. 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672-1578 (2013) 07-0038-01
1.美读法 以读带讲
“所谓美读,就是指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传达出 来,……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 的心灵相感通了,无论兴味方面,或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 获。”(《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用美读法来体味诗歌的” 三美”,即音乐美、意境美和语言美。音乐美是诗歌区别于 其他文学体裁的特质,在缓歌慢唱、密咏恬吟中把握诗的用 韵、节拍、停顿,把握声调的轻重缓急,字音的响沉强弱, 语流的疾徐曲折,这就是诗歌的音乐美,古人”情动于中而 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歌咏之”。 最早的诗歌不就是在老百姓在劳动中喊出来的吗?我们为 什么就做不到或浅吟,或低唱,动情处放声高歌又有何不可 呢?在琅琅读书声中,来体味”夜半钟声到客船”的落寞之 情,”天地一沙鸥”的凄凉之意,”悠然见南山”的散淡之 心;在琅琅读书声中,来揣摩苏轼、李白的豪放,杜甫、辛 弃疾的雄浑,柳咏、李清照的婉约。
美读不同于朗诵,最大不同在于是否有强烈感情的倾 注。如果一字一板,平平正正的朗诵,就不能将作品的内涵 借助疾徐抗坠的音节在相当宽广的限度里表现出来,更别说 把味诗歌的”三美” 了。
以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为例,第一节用五个 意象写祖国”数百年”的贫穷落后,美读时,语调应扁于低 沉哀婉,语速缓慢,第二节写”千百年”来希望难以实现的 痛苦和悲哀。爱之愈深,责之愈切,被压抑和折磨着的情感 更是炽热如火,读时,语调略高,语速略快,读出诗人激愤、 急迫的心情,内心波澜起伏的变化。两个”祖国啊”,前一 个可略为迂缓凝重,后一个则要提髙声调,读出呼唤中的急 切期待之情。第三节写焕发新的生机和希望,情绪强烈转折, 从低沉到开朗,从悲哀到欢笑,要用明亮的声音和欢快的跳 跃感来读。第四节写要为祖国做贡献,美读时要把握由上一 节的快节奏的惊喜跳跃转为较慢节奏的深刻的思索,以及饱 含深情的咏叹。美读时,教师要适当指导点拨,学生要倾注 自己的感情,这样就很容易探求诗人内心情感变化的脉络和 作品的内涵。
2?联想想象,再现情境
国画中的泼墨写意,十分注重”留白”,这与古代诗歌 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寥寥几笔,却留下了大片的想象空间, 上下千年,纵横万里,无羁无绊,岂不快哉!意味隽永的 作品总是以其特有的情感力量撞击着读者的心灵,使其释放 出所有的生命力量与作家拥抱,古典诗歌的这种魅力尤其浓 厚。这种魅力的获得,需要读者的联想和想象,因为艺术作 品有许多不确定性和空白之处,需要鉴赏者从自己的知识水 平和人生经历出发,通过想象、联想去丰富和补充,赋予作 品现实的生命力,达到心领神会的境界。例如,在教杜甫 的《登高》时,调动学生以自己的感觉知觉去触摸、品味杜 甫的遭遇与情感,引导学生发挥联想和想象。这样,学生的 悲悯、同情、仰慕等情感才会被激活,他们才能走进诗歌中 感受到那动人心魄的生命的哀伤。
3.比较异同,透视风格
比较法在诗歌教学中的运用非常普遍,背景相同的诗可 比较,题材相同的诗可比较,风格相同的诗可比较,手法相 同的诗可比较,同一作者的诗也可比较等等。通过比较,可 以突出其共同性和差异性,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 诗歌鉴赏能力以及文学修养程度。当然,诗歌教学中比较法 的运用应当严谨,不可滥用。一是要有可比之处;二是每首 诗歌比较的方面不要太多,以防不深不透,流于形式。如 教李清照的《声声慢》和《一剪梅》时,可以紧扣两首词所 写的”愁”进行比较阅读。《一剪梅》描写了诗人早期生活 的闲愁,抒写了相思之情;《声声慢》则是李清照的后期作 品,宋室南渡,国亡家破,丈夫去世,此时的词人年老体衰, 孤苦无依,全词所写虽然也是一个”愁”字,但与她南渡以 前所写的”愁相比,此时的愁已经变得厚重和苦涩了。
4?朗读感受,深化理解
朗读是学生走进诗歌殿堂的一把钥匙,也是一个深入体 会诗歌内涵的过程。在琅琅读书声中,学生可以亲身体味到 李白的豪放、杜甫的沉郁、苏轼的旷达、辛弃疾的雄浑、李 清照的婉约。诗歌是感情高度凝结的文体,必须以读者细腻 的体味来感受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因此教师需要给学生以足 够的时间去咀嚼、品味诗歌,而朗读恰恰是捕捉诗歌所表现 的微妙情感变化的一种良好方法。”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 作诗也会吟”。诗歌具有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只有在 朗读中,才能充分感受诗歌的韵味;只有在朗读中,才能使 学生有效赏析和理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