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立项项目新编21世纪社会工作系列教材个案工作(第二版)隋玉杰 主 编 杨 静 副主编作 者 简 介 隋玉杰,女,博士,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社会工作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副秘书长暨老年社会工作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杨静,女,博士,中华女子学院副教授,中华女子学院社会工作行动研究中心主任。 刘梦,女,博士,中华女子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副会长,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副秘书长。 田国秀,女,博士,首都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学校社会工作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何欣,女,博士,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社会工作系副教授。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残障与康复社会工作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内 容 简 介 《个案工作》第一版自2007年出版后,深受广大读者喜爱。出版至今的十余年来,社会工作专业的长足发展和实践领域的日新月异,使修订工作变得十分必要和迫切。 新修订的教材保留了原有的框架和体例,希望学习者能够从知晓个案工作的历史渊源和哲学基础开始,逐步深入,了解个案工作的基本原则,以及从事个案工作对工作者自身素养的要求以及开展相关工作的知识、方法和技巧。此外,新版补充了近十余年来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案例,调整了部分章的结构,更新了有关残疾人辅导的内容,以使学习者获得更佳的、前沿性的个案工作价值理念、知识和技巧。前言前言 《个案工作》一书自2007年出版以来已逾十年。期间得到了使用本书的老师、学生、一线从业人员的诸多反馈,有鼓励,也有意见、建议,让我既感到欣慰,同时也感到有责任进一步完善本书。十年间国内外社会工作专业实践的跨越式发展也使本书的知识更新变得尤为迫切。 上一版的出版恰逢专业社会工作发展的节点。之前一年,2006年,人事部、民政部联合发布了《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暂行规定》和《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首次从国家制度上将社会工作者纳入专业技术人员范畴。而之后一年,即2008年,我国开始实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在制度层面,社会工作服务的专业性得到了认可,同时亦对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之后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推动专业社会工作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在此大的社会背景下,《个案工作》一书出版后的十年间,社会工作专业服务在社会福利、社会救助、减灾救灾、慈善事业、残障康复、婚姻家庭、公共卫生、学校教育、就业服务、司法矫正、青少年事务、老年社会支持等领域全面展开,个案工作方法亦得到广泛运用,优秀服务案例不断涌现。另一个重要的发展是与开展个案工作相关的服务标准如《儿童社会工作服务指南》( MZ/T058—2014)、《老年社会工作服务指南》(MZ/T064—2016)、《社会工作方法 个案工作》( MZ/T094—2017)等也相继颁布实施,引领服务的规范化和专业化。 请替换文字内容请替换文字内容请替换文字内容前言 新修订的第二版力求与时俱进,纳入这些最新的进展所结出的果实,反映最新的开展个人和家庭社会服务工作的专业理念、知识和技能以及当前的实践案例。具体而言,新修订的《个案工作》一书具有以下特色: ● 各章节更新和增加了相关知识、技巧的最新研究成果。 ● 增加了新的个案工作实务案例,如青少年违法犯罪、自闭症儿童就学、儿童丧亲等方面的个案工作案例。 ● 对会谈技巧部分进行了结构调整,使之更加合理。 ● 重新编写了“残疾人辅导”一章。 ● 增加和更新了有关动机性访谈、寻解疗法、丧亲辅导、青少年抗逆力等方面的最新成果。 修订版各章节的撰写分工如下:中国人民大学的隋玉杰副教授撰写第一章、第六 章、第七章、第八章和第十章,中华女子学院的杨静副教授撰写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和第五章,中华女子学院的刘梦教授撰写第十一、第十三和第十四章,首都师范大学的田国秀教授撰写第九章,中国人民大学的何欣副教授撰写第十二章。请替换文字内容请替换文字内容请替换文字内容前言 在此非常感谢各位作者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支持本书的修订工作并提供了高质量的文稿,在统稿的过程中,我受益匪浅。特别要感谢的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人文分社的潘宇社长,她的耐心和持续鼓励使我最终得以完成修订工作。还要感谢本书的策划编辑盛杰,她在工作上细致周到的考虑、安排,让修订工作得以顺利进行。感谢本书责任编辑黄超对本书内容的严格把关。最后还要感谢我的博士生孙金明,硕士生晋艺萌、赖晓蓥、瓮安妮、李诗秋、张浩和李艳丽为本书修订所做的资料搜集工作。十年飞逝,有许多值得书写的故事,但限于篇幅和能力,本书的修订版难免仍有疏漏之处,希望借此书以文会友,与社会工作服务领域的同行切磋交流,共同成长。隋玉杰 2018年8月6日请替换文字内容请替换文字内容请替换文字内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