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海产鱼类增养殖学 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 王秀英 第四章 鲷科鱼类养殖 鲷科鱼类为温热带海洋底层鱼类,种类较多、肉味鲜美,为重要的食用经济鱼类。 我国现知鲈形目鲈亚目鲷科有6属8种,黄鲷属的黄鲷、真鲷属的真鲷、鲷属的黑鲷+黄鳍鲷+灰鳍鲷、平鲷属的平鲷、二长棘鲷属的二长棘鲷、四长棘鲷属的四长棘鲷。 第一节 生物学特性和养殖种类 一、真鲷[Chrysophrys major (Temminck et Schlegel)] (一)形态特征 体长椭圆形,侧扁而高。头大,吻短。眼中大,上侧位。口小,上下颌两侧具臼齿2行,体淡红色,背侧散布若干鲜蓝色小点。尾鳍后缘黑色。 (二)生活习性 1.习性 真鲷分布于北太平洋西部。在我国沿海、朝鲜、日本、夏威夷、菲律宾、印度、大洋州西部均有分布。 3.生长 当年幼鱼可达16cm,体重150~190g左右。厦门地区一般渔获物3.5~4kg,最大的可达10余公斤。寿命较长,有的可达30龄,长达l米。 二、黑鲷[Sparus macrocephalus(Basilewsky)] (一)形态特征 上颌两侧有臼齿4~5行,下颌两侧有臼齿3行。 (二)生活习性 1.习性 黑鲷在日本及我国沿海均有分布,为暖温性底层鱼类,喜栖息于沙泥底质或多岩礁的浅海。 三、平鲷[Rhabdosargus sarba(Forssk?l)] (二)生活习性 1.习性 平鲷在朝鲜、日本及菲律宾,我国黄海、东海和南海分布。为浅海沿岸底层鱼类。平时分散栖息于浅海。 四、黄鳍鲷(Sparus latus Houttuyn) (一)形态特征 上颌两侧有臼齿4行,下颌两侧有臼齿3行;侧线上鳞4~5枚;臀鳍第二鳍棘强大;腹鳍、臀鳍及尾鳍下叶黄色。 (二)生活习性 1.习性 分布于中国、日本、朝鲜、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海区,我国见于黄海、东海、南海。为浅海底层鱼类,喜栖息于岩礁海区。一般不作长距离洄游。 第二节 人工繁殖 60年代,一般真鲷是从自然海区捕获亲鱼,注射激素,进行人工采卵。 70年代后,通过人工饲育使亲鱼性腺成熟,自然产卵受精,从而大规模进行种苗生产。在陆上加温循环水池里,可使亲鱼提早1~2个月产卵。 目前真鲷亲鱼的来源主要从下列几方面: 繁殖季节从产卵场捕获的自然成熟的亲鱼; 繁殖季节前从海区捕获的暂养一段时间性成熟的亲鱼; 网箱、水泥池或土池内养成的亲鱼。 二、真鲷亲鱼的培育 目前采用网箱、水泥池或土池等培育亲鱼。放养密度比养商品鱼减少近1/2,网箱放养5~7kg/m3,土池或水泥池50kg/亩。 2.饲料 饲料要求新鲜,用小杂鱼虾及低脂肪饲料。饲料中可适当加VE等添加剂,有利于提高卵子质量。繁殖初期或繁殖季节最好投沙蚕(卵磷脂)或活鱼虾(虾青素)。 三、真鲷的人工催产和授精 我国真鲷人工繁殖,早期利用捕获的性成熟的亲鱼进行人工授精,或注射激素HCG、LRH-A后,再行人工授精。 四、真鲷的自然产卵受精 五、真鲷受精卵的采集 六、真鲷的胚胎发育 七、真鲷的鱼苗培育 第3d的仔鱼,卵黄囊大部分被吸收,消化道弯曲一圈,已开口,游泳活泼,整个水体都有分布。仔鱼静止时头部仍然会慢慢向下倾斜并逐渐下沉 。 第5d的仔鱼全长3.2~3.4mm,卵黄及油球完全吸收。大部分仔鱼已能平躺于水中。 (二)仔鱼培育---鱼苗前期培育 从仔鱼孵出开始至1cm阶段的培育。 1.培育池 目前室内仔鱼培育采用水体为5~200m3水泥池。放养密度1万~1.5万尾/m3左右。 4.相残现象的控制 鲷科鱼类培育至1cm左右,由于生长上的个体差异,开始出现相残现象。 第四节 成鱼养殖 一、越冬 (一)越冬池 目前一般利用室内育苗池进行越冬,水体为40~60m3。水温一般控制在10℃左右。溶解氧不低于3mg/L。放养密度:静水50尾/m3;流水或充气70~100尾/m3。 塑料大棚越冬: 11月中下旬,水温12℃时入塑料大棚,放养量6~14尾/m3。水温保持在9℃以上。投饲量为鱼体重1%~2%。前期1周换水1次,中后期,根据水质、水温适量换水。应进行充气,如无充气条件,放养密度可适量减少。 二、网箱养殖 (二)放养规格与密度 越冬苗种体长约13cm,尾重约50g,每立方米水体放养20~30尾;体长约3cm,每立方米水体放养3~4kg。 (三)投饲 1.投饲量 根据水温的高低,鱼的摄食情况、天气及风浪等情况而定。投饲量按鱼体重4%~11%。 3.投饲方法 声饲结合,网箱养殖定量、定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