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1
名词解释
1、双壳纲动物的壳高:由壳顶至腹缘的距离为壳高。
2、双壳纲动物的壳长:前后两端之间的距离为壳长。
3、双壳纲动物的壳宽:左右两壳膨胀的最大距离为壳宽。
4、贝类的卵生现象:指动物的受精卵在母体外独立发育,胚胎发育过程中完全依靠卵细胞自身所含的卵黄进行营养。进化程度低的贝类,无交配行为,直接将生殖细胞排出体外;进化程度较高的贝类,经过交配行为后产卵。
5、贝类的卵胎生现象:是指动物的受精卵虽然在母体内发育,但其营养仍然依靠卵细胞自身所含的卵黄,与母体没有或只有很少营养联系,直至发育成幼体才离开母体的生殖方式。贝类的卵胎生现象,见于多板类和腹足类(如田螺科)。
6、贝类的幼生现象:这是双壳类牡蛎科的某些种类以及蚌科种类的一种繁殖方式,类似卵胎生。精卵在鳃腔中受精。受精卵在亲体的鳃腔中发育成面盘幼虫或钩介幼虫,然后离开亲体。
7、稚幼鲍的前期培育:前期培育是指以采苗板作为幼体的培育载体,以采苗板上的硅藻为主要饵料的培育过程。本培育阶段可将幼体培育至壳长2-7mm的稚贝,育成率1-6%,用时约两个月。
8、稚幼鲍的后期培育(中间培育):是指从采苗器剥离后进行平面培育开始,至培育成壳长1.0-2.0cm,可以下海或在室内进行越冬养殖的阶段。
9、皱纹盘鲍的壳孔:壳末端的3~5个特别大,有开口,呈管状,与外界相通,称壳孔或呼水孔。在生活时,外套触手就从这些开孔处伸出。壳孔是排泄、生殖与呼吸的孔道。
10、泥螺的滩涂养殖:泥螺的滩涂养殖是指在潮间带滩涂上(一般为中、低潮带),先进行简单的翻耕、清涂、然后播撒苗种,在养殖的中、后期,也常进行围网,防止敌害生物的侵入和泥螺的逃逸。
11、泥螺中的泥精:在较硬底质中生活的泥螺,肉质较硬,嗉囊中常含有砂粒,俗称“泥精”
12、缢蛏养殖中的平畦: 把苗埕表面压平抹光,起到降低水分蒸发、去掉浮泥、保护土壤湿润和稳定埕土等作用。
13、缢蛏平畦预报中的长期预报:根据缢蛏产卵的一般规律而进行的准确地掌握蛏苗进埕附着日期。
14、缢蛏平畦预报中的短期预报:根据缢蛏第一次产卵时,而预报的各批附苗的时间。
15、缢蛏养殖中的平畦:把苗埕表面压平抹光,起到降低水分蒸发、去掉浮泥、保护土壤湿润和稳定埕土等作用。
16、缢蛏平畦预报中的长期预报:根据缢蛏产卵的一般规律而进行的准确地掌握蛏苗进埕附着日期。
17、缢蛏平畦预报中的短期预报:根据缢蛏第一次产卵时,而预报的各批附苗的时间。
简答题
1.简述贝类在形态结构方面的主要特征(从五个方面阐述)。
①身体柔软,两侧对称(或成体不对称而幼体对称),不分节或假分节。
②通常由头部、足部、躯干部、外套膜和贝壳5部分构成。
③体腔退化,只有围心腔或围绕生殖腺的腔。
④消化系统比较复杂,除了双壳类外,其他种类的口腔中具有颚片和齿舌。
⑤神经系统主要包括神经节、神经索和一个围绕食道的神经环。
2.简述双壳纲贝壳的前后的辨别方法。
前后方位的辨别方法有5种:①壳顶尖端所向的通常为前方
②由壳顶至贝壳两侧距离短的一端通常为前方③有外韧带的一侧为后端
④有外套窦的一侧为后端⑤具有一个闭壳肌的种类,闭壳肌痕所在的一端为后端。有2个闭壳肌的,较大的1个所在处为后端。
3.简述贝类根据其生活习性和栖息的基质可划分的生活类型。
1.游泳生活型 2.浮游生活型
3.底栖生活型㈠底上生活型 ?匍匐生活型?固着生活型?附着生活型
㈡底内生活型?软泥基质?泥沙或沙泥基质?沙滩基质
4.凿穴生活型 穿凿岩石、珊瑚或其他动物壳穿凿木材
5.寄生、共生和群聚
4.简述贝类的稚贝、幼贝和成贝的主要几种食性。
贝类幼虫以浮游藻类、底栖硅藻等为食。稚贝、幼贝和成贝的食性有四种:
1.滤食性(贝类) 大多数双壳类为滤食性。利用鳃来完成滤食,主要食一些微小生物,单胞藻和腐屑。通过对双壳类胃的解剖研究发现,滤食性贝类主要摄食一些硅藻、原生动物、藻类的孢子、有孔虫以及各种小型的卵子和腐屑等。
2.草食性 许多原始腹足目的种类都是草食性,如鲍科、马蹄螺科等。摄食方式一般为舐食,通过齿舌直接刮取藻类。主要食料为大型海藻:如褐藻的海带、裙带菜;红藻的紫菜、硅菜等。这类动物的齿舌一般很发达,缘齿的数量很多。
3.肉食性 此类动物主要以双壳类、动物尸体以及其它活动力不强的种类为食,如腔肠动物、棘皮动物、多毛类、鱼类、甲壳类等等。捕食快速游泳的只限于头足类。运动器官、感觉器官都比较发达。
4.杂食性 有的种类草食兼肉食(如泥螺)。有的双壳类摄食矿物质、木材。此外有些贝类身体可直接渗透吸收葡萄糖、石灰质等作为身体的一部分。
5.简述贝类的主要繁殖方式。
贝类的繁殖方式主要是卵生,少数属于卵胎生,个别贝类是幼生。
1.卵生:指动物的受精卵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