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监测制度1.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医院感染监测制度 1、院感科必须对病人开展医院感染监测,以掌握本院医院感染发病率、多发部位、多发科室、高危因素、病原体特点及耐药性等,为医院感染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2、院感科应采取前瞻性监测方法进行全面综合性监测。每月对监测资料进行汇总、分析,每季度向院长、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书面汇报和反馈。 3、每年对监测资料进行评估,开展医院感染的漏报调查,调查样本量应不少于每年监测人数的10%,漏报率低于10%。将医院感染发病率控制在10%以下,无菌切口感染率0.5%,传染病报告率100%。 4、对医院感染病原体分布及其抗感染药物的敏感性进行监测。 5、开展目标性监测。根据本院的特点、医院感染的重点和难点决定监测目标。 6、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 6.1对使用中的消毒剂、灭菌剂进行生物化学监测。生物监测:消毒剂每季度1次,其含菌量≤100cm/ml,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灭菌剂每月监测一次,必须无菌生长。化学监测:根据消毒、灭菌剂的性能定期监测,如含氯制剂、过氧乙酸等每日监测,戊二醛用于灭菌,每日监测,用于消毒,每周监测不少于一次,使用频繁时每日监测,同时对消毒、灭菌物品进行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消毒物品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灭菌物品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 6.2压力蒸汽灭菌效果监测,对每锅进行工艺监测,并详细记录。每包进行包内外化学监测(包外3m指示带,包中心部位放3m指示卡)。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每天灭菌前进行B-D试验。生物监测每周一次。灭菌器新安装、移位和大修后,应在物理监测、化学检测通过后,生物监测空载连续监测三次,合格后灭菌器方可使用,监测方法应符合GBl 8278的有关要求。 6.3紫外线消毒:应进行日常监测,累计照射时间和使用人签名.对新的和使用中的紫外线灯管应进行照射强度监测,新灯管照射强度不低于90μw/cm2,使用中灯管不得低于70μw/cm2,照射强度监测每半年一次。每月行生物监测一次。 6.4各种消毒后的内窥镜(如胃镜、肠镜、嚷镜、气管镜等)及其他消毒物品,每季度监测一次,细菌总数20 cfu/件,不得检出致病微生物。 6.5各种灭菌后的内窥镜(如腹腔镜、关节镜、胆道镜、膀胱镜、胸腔镜等)活检钳和灭菌物品,每月进行监测一次,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 7、血液透析室:必须每月对入.出透析器的透析液进行监测。当疑有透析液污染或严重感染病例时,应增加采样点,如原水口、软化水出口、反渗水出口,透析液配液口等,并及时进行监测.当检查结果超过规定标准值时,须再复查.透析器入口液的细菌菌落总数200 cfu/ml,出口液2000 cfu/ml,不得检出致病微生物。 8、环境卫生学的监测:包括对空气、物体表面和医护人员手的监测。 8.1每月对重点科室(手术室、重症监护室、血透室、治疗室、换药室,烧伤病室)环境卫生学监测一次。 8.2对普通科室的治疗室、换药室,科室每月监测一次,院感科每季度抽查监测一次。 8.3当有医院感染流行,怀疑与医院环境卫生学因素有关时,应及时进行监测。 8.4监测方法见《医院消毒卫生标准》(CBl5982—1995)。 8.5Ⅰ类环境卫生学标准(层流洁净手术室、层流洁净病房)空气lOcfu/m2,物体表面lOcfu/cm2,医护人员的手5cfu/cm2。 II类环境:(普通手术室、产房、早产儿室、新生儿室、普通保护性隔离室、供应室无菌区、烧伤病房、重症监护室、血液透析室)空气≤200cfu/m2,物体表面≤5cfu/cm2,医护人员手≤5cfu/cm2。 Ⅲ类环境(妇产科检查室,治疗室,注射室、换药室、供应室清洁区。急诊抢救室、化验室、各类普通病房)空气≤500cfu/m2,物体表面≤10cfu/cm2,医护人员手≤lOcfu/cm2。 IV类环境:(传染科及病房)物体表面≤15cfu/cm2,医护人员手≤15cfu/cm2。 以上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

文档评论(0)

阿宝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