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设计》2017版高考语文(浙江专用)二轮教师文档讲义:第四部分专题二-古代诗歌阅读(46页).docVIP

《创新设计》2017版高考语文(浙江专用)二轮教师文档讲义:第四部分专题二-古代诗歌阅读(46页).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专题二 古代诗歌阅读 古代诗歌鉴赏是高考的必考点,涉及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感情等方面,因对学生语文素养和鉴赏能力的考查全面而深受命题人的青睐。但从历年阅卷情况来看,考生在古代诗歌鉴赏题中的得分率普遍较低。究其原因,在于有的读不懂诗歌,有的找不到答题方向,有的答题不规范。为此,二轮复习重在提供给考生一套可操作的解题流程,教考生依据流程答题,一步步缩小思考范围,一步步检索加工。抓关键词句,明诗歌意旨;抓设问角度,明答题指向;抓答题规范,明表述逻辑。做到步步为营,稳“抓”稳“答”! 两步教你读懂诗歌 1.看标题(结合注释) (1)标题或标明写作对象、重点,或表现感情基调。此外,诗题还可能会提示写作时令(如春、秋)、节日(如除夕、重阳);可能会提示题材(情感),如送别怀人、即事抒怀等。总之,抓住了标题,就等于抓住了诗歌最直接、最牢靠的信息内容。 (2)注释。有些诗歌后面有对作者、写作背景或是诗词中偏僻语的解释,有的是一些典故的出处及其解释等等。要注意,任何一个注解对解读诗歌都是有用的,特别是在高考的试卷中。 2.看作者(知人论世) 即看作者生平事迹、思想、写作风格、时代背景等信息来全盘考虑诗歌主旨,这有赖于考生平时的了解与积累。如李白的豪放飘逸,诗中多流露出自信达观、傲视权贵、追寻精神自由之思想;杜甫诗的沉郁顿挫,多抒写忧国忧民之思;陶渊明的恬淡闲适;再比如婉约派的柳永,豪放派的苏辛,一生忧国忧民矢志北伐却又壮志难酬的陆游等。 3.看情语 诗歌如果有直接表达作者情感的词语或句子,就应牢牢把握,这是理解诗歌情感的一条命脉。如2015年全国卷Ⅱ《残春旅舍》颈联中的“愁”、尾联中的“免被尘埃污”“待眼明”,都是“情语”;2015年江苏卷《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首联中的“爱”“暂开颜”,也是“情语”。 情语多出现在律诗的后两联,尤其是尾联;词的下阕,有时也“移情”到景、物中。如杜甫《登高》中“风急天高猿啸哀”的“哀”字。 当然,不是诗中所谓的“情语”都是作者最真实的情感表达。有的诗人故意用反语。当然,这种情况很少。绝大多数情况下,我们都是能抓住“情语”进而读懂诗歌的。 读懂诗歌的王道是读懂语言。要遵循诗歌的语言逻辑,深入语言内核。在景与情构成的“阅读场”中,就诗论诗,咬文嚼字,把高度凝练含蓄的语言“泡开”“还原”,不可太倚重背景资料而知人论世,更不可空凭经验感觉而主观臆测。 对于那些无标题(或标题不含重要信息)、无明显情语的诗来说,读懂它只有靠品语言了。例如清词人纳兰容若的《梦江南》:“江南好,城阙尚嵯峨。故物陵前惟石马,遗踪陌上有铜驼。玉树夜深歌。”学生读这首词,常为词牌名“梦江南”(又名“江南好”)所迷惑,以为词人写此词时心旷神怡,饶有兴致。这样一来,作品的基调就完全搞反了,回答任何问题皆是枉然。这首词中“江南好”是事实,“城阙嵯峨”也是事实,仿佛高峻威严的形象呼之欲出,但词人笔锋一转,“陵前惟石马”“陌上有铜驼”两句将一派衰颓之气道出,瞬时收敛了开篇的高峻之象,转而铺开昔盛今衰、物是人非的沧桑感慨。最后以“玉树夜深歌”作结,引典入词,更是增添了朝代更迭的哀伤。 由此可见,树立“语言意识”,深入诗歌文本的语言内核,对正确解读诗意,尤其是揣摩诗人微妙的情绪状态是十分重要的。 当然,在考场上读懂诗家语的直接办法是翻译全诗。如果不能笔译,起码在脑海中把它翻译一遍。 【即时小练】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生查子·独游西岩① 辛弃疾 青山招不来,偃蹇②谁怜汝?岁晚太寒生③,劝我溪边住。  山头明月来,本在天高处。夜夜入青溪,听读《离骚》去。 【注】 ①淳熙八年(1181)冬,辛弃疾被诬罢官,长期闲居于上饶城北的带湖之畔。西岩就在上饶城南,风景优美。这首词是他闲居期间的记游之作。②偃蹇:高耸、傲慢的样子。③生:语助词,无义。 (1)读懂诗歌: ①题目(注释)提供的信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翻译诗歌正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拎出“情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独游西岩”即“独(于)西岩游”。点明了人物(独自一人)、地点(西岩)、事件(游览)。辛弃疾被诬罢官,长期闲居。 ②耸立的青山啊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qikesh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