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5汽车零部件整合.pdfVIP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评述 从总体上看,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1912 ~ 1965 年):零部件产业起步阶段 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 年)年冬,匈牙利人李恩时(Leinz )将两辆 汽车带入上海,这是中国土地上最早的汽车。从这以后,每年都有汽车进 入中国,但多在沿海大城市行驶。 随着汽车数量的增多,各沿海大城市里逐渐产生了汽车修理业,修理 所需零部件主要从国外进口。后来汽车数量得到更大的增加,配件需求量 也日益增长,不少修理厂开始尝试制造汽车配件,并逐渐发展了其零配件 制造能力。 上海和天津是当时汽车零部件制造业的先行城市(1912 年创立的上海 杨复兴铁厂等),后来其他省市也先后出现配件制造业。如 1934 年湖南成 立了机械-厂和机械二厂,这是专业生产汽车配件的厂家,曾达到一定规 模,技术实力也不可小觑,甚至能制造发动机缸体,质量可与舶来品 媲美。 新中国成立后, 1949 年到 1952 年为国民经济恢复时期,这一时期, 汽车零部件业在恢复和发展汽车运输、支援抗美援朝前线、打破外来经济 封锁、抢修废旧汽车、生产急需汽车零配件的同时,自身也得到恢复和 发展。 1950 年,中央决定建设一汽。按原设计,一汽是综合性“大而全”的 4切龄2 汽车零部件’量合 骨’:o •/fl Auto Pa「ts Conformity 企业,自己生产发动机、离合器、变速器、车桥、转向器、驾驶室、车架 等主要总成,还生产活塞等多种传统零部件。一汽投产之初,厂内自制率 按成本计算接近 70%。解放牌汽车投产时需要厂外供应的有 15 大类 409 种汽车零部件,以及轮胎、玻璃、轴承、蓄电池、油漆等相关行业产品。 自此,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从供应维修配件开始向供应汽车配套零部件 转变,在产品技术水平、生产批量等方面都有很大提高。一汽的建成投 产带动了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发展。“一五”期间,在外协件配套厂中,国 家和地方新建、改扩建了一批零部件厂,生产的配套件大部分做过试制、 试验,并通过一汽的检测认可。从 1954 年起先后确定了 86 家零部件厂 (包括相关行业)为一汽配套。到 1956 年,配套厂完成了生产能力建设, 保证了配套件供应,许多配套产品质量达到或超过了前苏联技术标准 要求。 一汽投产之后,己感到必须改变“大而全”的生产格局,后来又因为 发展多品种和实施年产6 万辆扩建工程,决定进一步把一部分总成和零部 件厂向外扩散。这次扩散,使原一汽下属零部件厂向生产专业化迈进了 一步。 继一汽之后,南京、上海、北京、济南等地陆续形成汽车整车企业, 带动了一批汽车配套零部件厂的形成和发展。一些为整车配套的零部件厂 也开始走上生产专业化的道路。 二、第二阶段(1966 ~1980 年}:零部件产业成长阶段 从 1966 ~1980 年的十多年时间,我圄跨越了‘‘三五 五”三个五年计划,虽然有文化大革命的干扰,但以二汽的建设为代表, 中国汽车工业进入了成长时期。 二汽主机厂建设的同时也安排了配套零部件厂的建设。其中,一部分 作为二汽自身零部件专业厂,列入整个二汽大项目中同时建设;另一部分 列为二汽之外的社会配套项目,与二汽同步建设或改造。在二汽的建设 中,各零部件专业厂的建设规模同国家“三五”计划为二汽建设的配套厂 相一致,即 1970 年达到 5 万辆能力, 1972 年 10 万辆,并考虑向 20 万辆 』 飞 S S E 。 r E 第二章 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评述 以及更高产量发展。与此同时,国务院各部委按规划新建、扩建和确定了 26 个定点协作厂,涵盖橡胶、玻璃、机械、电子诸领域。 1973 年,二汽 正式成立协作配套处并开始形成配套产品管理制度。到 1975 年二汽小批量 投产时,配套零部件厂已初步具备生产能力。至 1978 年,配套零部件厂相 继建成并达到设计能力。但有不少配套零部件厂因为种种原因不能满足二 汽的采购要求,从 1980 年,二汽开始采用交叉布点、择优订货的配套方 法,配套零部件厂也由初期主要分

文档评论(0)

186****839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