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中医专长医师(专长综述模板-标准模板).pdf

中医专长医师(专长综述模板-标准模板).pdf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医医术专长综述 申请人姓名: 性别: 年龄: 报名地点: 报名类别:多年实践 专长名称:脾系疾病- 胃痞病 (代码BNP020 )- 内服治疗 一、本人基本情况及中医学习实践过程 我于1992 年退伍。初中毕业。因有在部队学习医学的经历,退伍后在家乡 父亲开的中医诊所工作学习。因时有患者上门求诊,深感自己的不足,为此于 1996.7—1999.7 年在XX 医学专修学校学习西医临床,同时XX 医院中医科学习八 个月。2013.10—2015.10 在XX 医院进修中医科,跟随XX 老师学习。 在父亲的诊所工作中主要针对中医常见病,尤其是脾胃病,患者较多,平均 每天约3-5 人,主要是胃痞病,总数大约600 多人。经过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二、胃痞病认识、诊断及治疗方法 痞满是由外邪内陷,饮食不化,情志失调,脾胃虚弱等导致脾失健运,胃失 和降,气机升降失常而引起的心下痞塞,胸膈满闷,触之无形,不痛,食欲不振 为主要表现的病证。 《黄帝内经》称本病为痞、满、痞塞、痞膈、痞满。痞满 作为临床证候,主要包括西医的慢性胃炎,主要是浅表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及 胃神经官能症,功能性消化不良,胃下垂等疾病。 【证候特征】 1. 以心下痞塞,胸膈满闷,触之无形,不痛,食欲不振为主要证候特征。 第 1 页 2.多慢性起病,时轻时重,反复发作,缠绵难愈。 3.发病和加重常与饮食、情志、起居、冷暖等诱因有关。 4.临床上有实痞与虚痞之分。痞满不减,按之则甚,食后加重则为实,相当于 慢性浅表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痞满时减,按之稍舒,不欲进食则为虚,相 当于慢性萎缩性胃炎及癌前病变。 【病因病机】 痞满的病因有表邪入里,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属实,脾胃虚弱属虚,两者 常互为因果。脾胃虚弱,运化失司,可导致饮食停滞,又可聚湿成痰;实邪内阻, 又可进一步损伤脾胃,最终导致虚实夹杂。病位在脾、胃,与肝关系密切。病机 关键为脾失健运,清阳不升,胃失和降,浊阴不降,气机升降失常。 【诊断要点】 1. 心下痞塞,胸膈满闷,触之无形,不痛,食欲不振等为特点。 2.起病缓慢,时轻时重,呈反复发作的慢性过程。 3.发病常与饮食、情志、起居、寒温等诱因有关。 4.上消化道X 线检查、胃液分析、胃镜、多道胃肠动力检测仪等检查有助于本 病的诊断。 5.需除外胃癌及其他病证中出现的痞满症状。 【鉴别诊断】 第 2 页 1.胃痛:痞满与胃痛病位均在胃脘部,胃痛常兼胀满,痞满时有隐痛。 痞满 胃痛 主症 胃脘痞塞满闷为主 胃脘部疼痛为主 压痛 无 有 起病 较缓 可急 脾失健运,胃失和降,气机升降失气机郁滞,不通则痛,胃失所养, 病理 常 不荣则痛 治法 理气补虚 理气和胃止痛 2.鼓胀:痞满与鼓胀同为腹部病证,且均有胀满之苦,故需鉴别。 痞满 鼓胀 部位 胃脘 大腹 胃脘痞塞满闷为主,外无胀大之 自觉腹部胀满,外形胀大如 主症 形 鼓 切诊 按之柔软 按之腹皮急 3.胸痹心痛:痞满常兼有胸膈不适,胸痹偶有脘腹不舒。

文档评论(0)

annylsq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