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编程ASIC应用技术(第一章).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SOC的设计 IP核重用 形式验证 测试校准 可再配置计算 布局规划 核心设计 减少内连长度、减少噪音与串音、增加可靠性与可制造性、减小功耗、缩短上市时间、增加轻便性、增加可预测性、增加集成在单芯片上的功能、增加整体性能、减少成本 。 SOC设计的要求 * 2、SOC的分类 SoC按实现技术可分为: 可重构SoC(Configurable SoC,CSoC) 可编程片上系统(System on a Progrmmable Chip,SoPC) ASIC SoC 其它如可编程SoC(Programmable System on a Chip,PSoC)、嵌入式可编程门阵列(Embedde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EPGA)均可归入SoPC类。 * 1.3.3 IP核的概念 1、IP核的定义 IP(Intellectual Property)核:由第三方供货商提供的,预先设计、预先验证的综合功能块。 包含知识产权核、宏单元和宏块。可以这样讲,IP核指那些有较高集成度并具有完整功能的单元模块。IP核是VHDL或其它HDL语言描述的构成各种功能单元的软件包。 IP是SoC的建造基础,IP模块的再利用,除了可以缩短SoC芯片的设计时间外,还能大大降低设计和制造的成本,提高可靠性。 * 2、IP核的基本特征 要使一个所设计的模块能当成IP核来使用,应当满足: ①必须符合设计再利用要求,按嵌入式专门设计; ②必须经过多次优化设计,达到芯片面积最小、运算速度最快、功耗最小、工艺容差最大的目标; ③必须允许多家公司在支付一定费用后可商业运用,而不仅是本公司内部专用; ④必须符合IP标准。 * 3、IP核的种类  硬核指用半导体集成电路工艺的(ASIC)器件上实现的,经验证是正确的,总门数在5000门以上的电路结构掩膜。 硬IP是以电路版图的方式存在的IP核,一般是GDSⅡ格式的图形文件。硬IP的设计是完全无法改动的,而且电路版图的形状在设计中也无法变动。 无法改动,首先是出于保护知识产权的要求;其次是由于系统设计中对各个模块的时序要求很严格,不允许打乱已验证成功的版图。 在系统设计时,硬件IP模块只能在整个设计周期中被当成一个完整的库单元来使用。 (1)硬IP核模块(Hard Core) * 软IP指功能经过验证的、可综合的、实现后电路总门数在5000门以上的HDL模型;软IP以RTL描述或功能描述方式存在的IP,在进行电路设计时,可以改动IP的内部代码以适应不同的电路需要,或者IP本身就带有各种可设置的参数来调整具体的功能。 软IP模块的优点在于对工艺的适应性强,应用新的加工工艺或改变芯片加工厂家时,很少需要对软IP进行改动,原来设计好的芯片可以方便地移植到新的工艺中。 (2)软IP核模块(Soft Core) * 固件IP核指在某一种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器件上实现的,经验证是正确的,总门数在5000门以上电路结构编码文件。固件IP核模块通常以RTL代码和对具体工艺的网表混合描述的形式提供给系统设计者。 固件IP模块相对固定,因此系统设计者乐于接受固件IP模块。 (3)固件IP核模块(Firm Core)  * 典型SOC芯片硬件结构与IP种类 微处理器(硬) 外围电路(软) 存储控制器(软) 存储器(硬) I/O接口(软) 数据处理(硬) I/O接口(软) 系统总线 * 1.4 信号传输的完整性 1.4.1 集成电路的封装 1.4.2 信号传输的匹配 1.4.2 输线上信号的完整性 * 数字系统电路板制作难度加大,集成芯片的引脚设计、PCB上金属连线和通孔的布局、元件的连接、电磁保护、热耗散、供电与接地等各种因素都可能对系统的整体性能产生严重影响。 数字电路 发展趋势 频率越来越高 功耗越来越低 封装越来越小 规模越来越大 导致 * 1.4.1 集成电路的封装 高集成化 多功能化 多脚化 小间距化 高导电率 高散热性 集成电路 发展 引脚数已多达1200个 0.0254毫米 引脚间的间距 PCB导孔 表面贴装技术 SMT是一种无需对印制板钻插装孔,直接将表面组装元器件贴、焊到印制板表面规定位置上的装联技术。 * ①组装密度高、电子产品体积小、重量轻,贴片元件的体积和重量只有传统插装元件的1/10左右,一般采用SMT之后,电子产品体积缩小40%~60%,重量减轻60%~80%。 ②可靠性高、抗振能力强,焊点缺陷率低。 ③高频特性好,减少了电磁和射频干扰。 ④易于实现自动化,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达30%~50%,节省材料、能源、设备、人力、时间等。 SMT的特点 * ①保护芯片,使其免受外部物

文档评论(0)

132****929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