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新型城镇化质量空间分异特征及成因机制分析(上).pdf

广东省新型城镇化质量空间分异特征及成因机制分析(上).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广东省新型城镇化质量空间分异特征及成因机制分析(广东省新型城镇化质量空间分异特征及成因机制分析 (上上)) 广东省新型城镇化质量空间分异特征及成因机制分析广东省新型城镇化质量空间分异特征及成因机制分析 ((上上)) 2018年 03月 01 日 摘要:摘要:运用熵值法,依据新型城镇化质量内涵,从经济绩效、社会发展、环境建设、城镇 摘要摘要:: 化效率、城乡统筹五个方面,构建新型城镇化质量综合测度指标体系,评价2014年广东 省 21个地级市的城镇化质量。研究表明:①城镇化质量整体处于良好状态,呈显著“哑 铃型”分化;②城镇化质量呈明显空间集聚特征,且珠三角地区的城镇化质量领衔全省。 ③城镇化效率偏低、城乡统筹滞后于城镇化质量的发展。④城镇化质量与城镇规模无关, 但与 FDI 有一定对应关系。⑤政府调控、经济驱动及发展要素是影响城镇化质量的三大因 素,其中政府调控是可为城市带来发展机遇的外部性因素,而经济和发展要素是城镇化质 量长远发展的核心动力与物质保障。 关键词:关键词:城镇化质量,空间分异特征,成因机制,广东省 关键词关键词:: 0 引言0 引言 0 0 引言引言 1978-2014年间,伴随我国城镇化率从 17.92%增长至 55.06%,人地矛盾、城乡差距扩大、 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制约着新型城镇化的推进[1]。《国家新型城镇化规 划(2014-2020)》明确指出,现有城镇发展模式难以为继,城镇化从“规模速度”向 “质量效益”的转型迫在眉睫。 [2] 目前国内外城镇化研究在城镇化水平评估、成因机制及其影响三个方面取得丰硕成果 , [3] 但不同于西方“循序渐进”的城镇化 ,中国的城镇化长期以来依靠行政权力短时间透支 [4] 财政来推动,存在着动力畸形、恶性竞争、忽视民生等缺陷 。随着新型城镇化在解决过 往城镇化问题过程中作用凸显[5],城镇化质量的内涵构建及其测度也逐渐进入学界视野。 [6] 城镇化质量涵盖经济、社会、人口、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是反映城镇化程度优劣的综合 [7] 性概念 。目前,学界尚未就城镇化质量的内涵取得一致共识,国外甚至没有和国内城镇 [8] 化质量相契合的研究,但国内外学者的多角度解读不断充实着这一概念 。国外学者致力 于城镇化质量构成要素的测度,通过单项或综合指标测评城镇宜居水平[9-10]、生活质量[11- 12] [13] 、空气质量 等。国内学者侧重城镇化质量内涵的界定,如叶裕民将城镇化质量解读为 城市现代化与城乡一体化两个维度[14];国家城调总队福建省城调队课题组进一步将上述两 个维度细化为经济、基础设施等子系统[15]。两种定义具有一定影响力,后续研究多在此基 [16] [17] [18] 础上进行调整或优化。国内研究多应用层次分析法 、因子分析法 、熵值法 等方法设 置指标权重,研究尺度覆盖了区域[19] [20] [18] [21] 、省域 、市域 、县域 等多个层面。 纵观国内外研究进展,城镇化质量研究成果丰硕,多侧重于城镇化质量与规模的对比,或 偏向城镇发展因素的质量测度,弱化了对生态环境、城乡统筹、城镇化效率的考量[22],有 关新型城镇化质量发展机理的研究也较为薄弱。 结合新型城镇化发展内涵,本研究尝试构建新型城镇化质量综合测度体系,充分考虑城镇 化效率、城乡统筹等指标和生态环境的权重,并以拥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83****995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