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广广西西石石漠漠化化地地区区土土地地利利用用空空间间变变化化的的生生态态风风险险研研究究 ((下下))
2019年12月03 日
2
2010-2015年研究区土地类型间的转换表现出:各类用地向建设用地的转化最为剧烈 达537.619km 之多 除此之外 林地
向草地的转入 林地向耕地的转入数量也超过100km2 且林地在上两个阶段转入累积量小于该阶段的转出量 因此该期林地
面积出现锐减。与前两期不同的是 2010-2015年各用地类型出现了向未利用地的转入 突出地表现为林地向未利用地的转
2
入的3.565km 。究其原因 可能与人工薪炭林大面积的采收相关。其次 耕地、林地、草地、建设用地之间的转移流占整个
土地系统转移流的91.5% 较前两期4类用地转换数量更大 因此 以上4类用地变化是当期土地转移的主要形式。其中桂
林、南宁两地草地向建设用地类型的转入 贺州市林地向草地的转入较为剧烈。
2000-2015年来看土地利用转入转出的方向更加多样化、复杂化 从变化量上来说 变化幅度也越来越大 越来越剧烈 同
时 不同时期土地转移流在数量上也表现出差异性。因此由上述 耕地、林地、草地、建设用地的转移数量与方向决定着广
西石漠化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的特征。
3.3 土地生态风险空间异质性分析
土地利用生态风险指数 主要用以表征在土地利用过程中可能发生或者面临生态问题的概率大小 该指数的计算旨在为广西
石漠化地区生态环境的保护提供决策依据[22]。根据各地区土地利用类型和面积 利用式 (3)以各地级市为单位 计算出
广西石漠化地区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土地生态风险指数表2和生态风险空间分布图3 鉴于2000-2010年研究区
土地利用生态风险指数变化不大 在此 只做出首 (2000年)、末 (2015年)两期土地利用生态风险空间分布图。结果表明
研究区生态风险指数介于0.165~0.255之间 借鉴相关文献[23] 利用Natural breaks将研究区生态风险指数划分成5个级
别 依次为:0.165<ERI≤0.170 (低生态风险级)0.170<ERI≤0.181 (较低生态风险级)0.181<ERI≤0.202 (中等生态
风险级)0.202<ERI≤0.229 (较高生态风险级)0.229<ERI≤0.253 (高生态风险级)。
图3 2000年、2015年广西石漠化地区土地生态风险空间分级
由表2数据可知 总体来说 近15年来广西石漠化各区/县土地生态风险程度略微增大 2000-2015年研究区土地生态风险值
仅上升0.002 土地生态风险指数保持在较稳定水平 研究区土地生态风险指数地区平均水平处于中等生态风险级 从土地
生态风险值的略微增大 说明研究区在整体上土地生态风险可能发生的综合性概率略有所上升 这也是值得关注的一个问
题。
表2 2000-2015年广西石漠化地区各地级市土地利用生态风险指数
年份 梧州 来宾 南宁 百色 崇左 贵港 桂林 河池 贺州 柳州 均值
2000 0.168 0.215 0.229 0.170 0.202 0.253 0.189 0.165 0.181 0.190 0.196
2005 0.168 0.215 0.230 0.170 0.202 0.253 0.190 0.165 0.181 0.190 0.196
2010 0.168 0.216 0.231 0.171 0.202 0.253 0.190 0.165 0.181 0.190 0.197
2015 0.172 0.217 0.233 0.171 0.203 0.255 0.192 0.165 0.183 0.192 0.198
由图3可知广西石漠化地区土地生态风险以贵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供电企业服务质量与客户满意度的关联性研究——以浙江新昌供电公司为例(上).pdf
- 供电企业服务质量与客户满意度的关联性研究——以浙江新昌供电公司为例(下).pdf
- 供电企业区域管理模式探索及其效果——以H供电局为例.pdf
- 供电企业文化建设与专业工作融合的路径探索.pdf
-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混改”模式及其影响研究——以中国建材集团为例(下).pdf
-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农村土地流转问题——以内蒙古地区为例(上).pdf
-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农村土地流转问题——以内蒙古地区为例(下).pdf
- 供给侧改革对钢铁产业工人的社会影响和对策——以首钢京唐公司为例.pdf
- 供给侧改革视角下的京郊农村养老服务现状及问题分析.pdf
- 供给侧改革下城市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供需情况调查研究——基于南昌市的统计分析.pdf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