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寡人之于国也》教学设计.docVIP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寡人之于国也》教学设计.doc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寡人之于国也 》教学设计 导入 他是第一个能够正视权贵的智者,“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他的卓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他的至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是他对君王的警示,他就是亚圣,孟子。“仁政”是他一直以来推崇的主张。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寡人之于国也》,再次领会他的“仁政”主张,并且品味一下他高明的辩论艺术。 学习目标 1.掌握文言字词和特殊句式。 2.品味孟子的论辩艺术; 3.理解孟子“仁政”思想,思考其现实意义。 三、知人论世 在正式讲授课文前,为了能更好地理解文章,让我们一起回忆一下孟子。哪位同学能谈一谈,你对孟子了解多少? 孟子,字子舆,战国邹人。相传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孟子幼年丧父,家庭贫困,曾受业于子思(孔子孙)的学生。孟子继承了孔子仁的思想和天命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孟子认为人性本善。认为士应该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天时地利人和,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请看大屏幕,指读,其他同学注意记录红体字部分。齐读,巩固。 四、扫除阅读障碍 接下来,我们还要扫除一下阅读障碍,首先请一位同学读一读大屏幕上的这些字词,其他同学认真听,看看他有没有读错的读音。齐读,巩固字音。 自由朗读文章,结合课下注释,梳通文意,将不明白的词句勾画出,等会提出来一起解决。 …… 检查学习情况。翻译三个重点句子,找两位同学上黑板写。 1、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只是……罢了,跑,逃跑。判断句) 只是没有(跑)一百步罢了,着也是逃跑啊。 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状语后置) 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孝悌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头发花白的老人不会再路上背着或顶着东西了。 【过渡语】说起战国,同学们第一反应是什么?……同学们说的没错,战国仅有250年的历史,可7个诸侯国之间却经历了250多次战争,可以说是一个礼乐崩坏,民不聊生的时代。各诸侯互相攻伐,以求称霸天下,战乱不断,连年饥荒,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孟子在这样一个急功近利的时代,仁义似乎根本没有实现的基础,可他却为了苍生社稷奔走呼号,献言进策,他的思想可谓是千古之言啊。现在,我们就一起走进这篇文章中。 五、走进文本 1、这篇文章的主人公是梁惠王和孟子,主要是围绕着什么主题讲了什么内容?围绕着民不加多,讲了梁惠王问政,孟子论政的事【板书】 梁惠王问的什么政?……“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尔矣”读出那种语气,自诩,得意,自大,诉苦。我真的是尽了心了,全心全意啊。然而结果怎样?……“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读出疑惑的语气,百思不得其解。 孟子是如何回答这个问题的呢?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用战争打比方引导梁惠王自我否定…… 你认为孟子的这段论辩好在哪里?(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投其所好,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其实这个地方是孟子给梁惠王设了个套。请同学们想象一下梁惠王当时的情态……可能还得思考一下,很慎重,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带着点蠢萌,早就进了孟子的套子里了还不知道。这大概就是传说中的,我走的最长的道路就是你的套路。 4、同学们,如果你是战国时期的一位百姓,你会去跑去梁惠王那里吗?……不会。为什么? ①移民、移粟。移来移去,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在孟子看来,梁惠王的做法和其他君王的不管不问相比,就跟五十步笑百步一样,本质是相同的。 ②王好战。民加多也是为了满足他那颗称霸的心啊,像咱们班的大小伙子们,估计到了梁惠王那也被抓去打仗了。由此可见,在孟子眼里这个梁惠王的尽心焉尔矣是虚伪的。 【过渡语】孟子不愧是孟子,面对国君,他不畏权贵,敢在重视军事的社会为百姓伸张,表现了他的大丈夫人格,然而这篇文章最精彩的部分还是他正面阐述仁政主张的措施。 接下来,请同学大声地自由朗读5-7自然段,任选一句,结合具体词语谈一谈孟子的仁政思想的现实意义。并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推选出代表发言。(从哪个字,哪个词,点出内涵,可以联系以前,联系现在。指定发言人,组长,讨论时参与其中。) 参考:(1)孟子的“仁政”思想相当于现在“以人为本”的政治理念,既注重“物质文明”建设,也重视“精神文明”建设,非常先进。(2)尊重自然,通过与自然的交往性互动,使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实现“双赢”。开发自然资源,做到“不滥”“不竭”,正是今天的“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与当今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一脉相承的。(3)“检”“发”制度,体现的是“民本”思想,这些措施对于解决当今世界粮食危机仍有重大借鉴意义。(4)孟子非常强调“老有所养”,对当今社会如何做好老年人的晚年安度工作,也有重大的启示。(3)发展经济,振兴教育,加强教化,使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双丰收,并形成社会、国家和民族的凝聚力。”(5

文档评论(0)

qing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