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经史子集国学文库:子部·儒家·绪言.pdf

经史子集国学文库:子部·儒家·绪言.pdf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国学知识文库·子部·儒家: 绪绪言言 华夏文明是人类最伟大的文明! 为往圣继绝学,是每一个华夏人的 史使命和责任。 本文收集整理了古文献 《绪言》 以供大家参阅。 为便于阅读,除简体字外,尽量保持原样。 由于部分古籍有损,并且有些古体字在电脑上打不出, 不得不以框或?代替,敬请谅解。 绪绪言言 字数:5145   绪言清戴震   问:道之名义。   曰:古人称名,道也,行也,路也,三名而一实,惟路字属途路。 《诗》三百篇多以行字当道字。大致在天地则气化流行,生生不息,是 谓道;在人物则人伦日用,凡生生所有事,亦如气化之不可已,是谓 道。故 《易》曰 「一阴一阳之谓道」,此言天道也; 《中庸》曰 「率性 之谓道」,此言人道也。   问: 《易》曰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程子云: 「惟此语截得上下最分明,元来只此是道,要在人默而识之。」后儒言 道,多得之此。朱子云: 「阴阳,气也,形而下者也;所以一阴一阳 者,理也,形而上者也;道即理之名也。」朱子此言,以道之称惟理足 以当之。今但曰 「气化流行,生生不息」非程朱所目为形而下者欤?   曰:气化之于品物,则形而上下之分也。形乃品物之谓,非气化之 谓。易又有之: 「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直举阴阳,不办所以阴阳而 始可当道之称,岂圣人立言皆辞不备哉?一阴一阳,流行不已,夫是之 谓道而已。古人言辞, 「之谓」 「谓之」有异:凡曰 「之谓」,以上所 称解下,如 《中庸》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此为 性、道、教言之,若曰性也者天命之谓也,道也者率性之谓也,教也者 修道之谓也; 《易》 「一阴一阳之谓道」,则为天道言之,若曰道也者 一阴一阳之谓也。凡曰 「谓之」者,以下所称解上,如 《中庸》 「自诚 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此非为性、教言之,以性、教区别 「自诚 明」 「自明诚」二者耳。 《易》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 器」,亦非为道器言之,以道器区别其形而上形而下耳。形谓已成形 质,形而上犹曰形以前,形而下犹曰形以后。 (诗: 「下武维周。」郑 笺云: 「下,犹后也。」)阴阳之未成形质,是谓形而上者也,非形而 下明矣。器言乎一成而不变,道言乎体物而不可遗。不徒阴阳非形而 下,如五行水火木金土,有质可见,固形而下也,器也;其五行之气, 人物之所禀受,则形而上者也。 《易》言 「一阴一阳」 《洪范》言 「初 一曰五行」 《中庸》言 「鬼神之为德」举阴阳即赅五行,赅鬼神;举五 行则亦赅阴阳,赅鬼神;而鬼神之 「体物而不可遗」,即物之不离阴阳 五行以成形质也。人物溯而上之,至是止矣。 《六经》、孔、孟之书, 不闻理气之分,而宋儒创言之,又以道属之理,实失道之名义也。   问:宋儒论阴阳,必推本 「太极」,云 「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 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 阳,两仪立焉。」朱子云: 「太极生阴阳,理生气也。阴阳既生,则太 极在其中,理复在气之内也。又云: 「太极,形而上之道也;阴阳,形 而下之器也。」虽 「形」字借以指 「气」,似有未协, 「而上」 「而 下」及 「之谓」 「谓之」,亦未详审,然 「太极」 「两仪」出于孔子, 非即理气之分欤?   曰:后世儒者纷纷言太极,言两仪,非孔子赞 《易》太极、两极之 本指也。孔子曰: 「《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 卦。」曰仪曰象,皆据作 《易》言之耳,非气化之阴阳得两仪、四象之 名。 《易》备于六十四,自八卦重之,故八卦者, 《易》之小成,有 天、地、山、泽、雷、风、水、火之义焉。其未成卦画,一奇以仪阳, 一偶以仪阴,故曰两仪。奇而遇奇,阳已长也,以象太阳;奇而遇偶, 阴始生也,以象少阴;偶而遇偶,阴已长也,以象太阴;偶而遇奇,阳 始生也,以象少阳。伏羲氏 于气化流行,而以奇偶仪之象之。孔子赞 易,盖言易之为书起于卦画,非漫然也,实有见于天地之一阴一阳为物

文档评论(0)

130****973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