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第三单元 名著导读 儒林外史.docxVIP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第三单元 名著导读 儒林外史.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河源市正德中学导学稿(九语上) 课题: 《儒林外史 》名著导读 (1) 课型: 新 授 【教学目标】 1.了解《儒林外史》的相关文学常识。 2.了解分析人物性格,概括人物形象。 3.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学内容及流程】 一 导入新课:(3分钟) 知识链接: 一、作者简介 吴敬梓,字敏轩,一字粒民,自号文木老人、秦淮寓客,安徽全椒人。出身于缙绅世家,早年生活狂放,将家财挥霍一空,移家寓居南京。曾以诸生被荐应博学鸿词试,省试后托病不去,从此绝意仕进。晚年家境日愈贫困,客死于扬州。 撰长篇小说《儒林外史》。另著有诗文集《文木山房集》和《诗说》。 二、作品简介 《儒林外史》是一部以知识分子为主要描写对象的长篇小说,也是一部典型的讽刺小说。全书五十六回,约四十万字,描写了近两百个人物,小说假托明代,实际描写的是康乾时期深受八股科举制度毒害的儒生形象,反映了当时世俗风气的败坏。 二、自研自探 了解名著主旨 查阅资料,说说本书的主旨。 学生查阅资料自主学习,交流讨论,小组展示: 师明确: 作品主题: 1.功名富贵说:其书以功名富贵为一篇之骨。(闲斋老人序) 2.公心讽世说:秉持公心,针砭时弊,机锋所向,尤在士林,其文又慼而能谐,婉而多讽;于是说部中乃始有足称讽刺之书。(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3.文人厄运说:是一部儒林痛史,是第一个用一系列足以构成体系的形象,把人才的消磨作为社会性的危机提出来的。 4《儒林外史》以封建时代知识分子为主要描写对象,以批判科举制度为中心思想,描绘了封建社会广阔的社会生活,揭露了封建社会末期各种丑恶现象,从而揭示了这个社会必然灭亡的命运。 通过描摹真儒明贤,表达作者对理想社会的憧憬与探索。 三、合作探究 《儒林外史》人物分析 二、品析、探究 (一)人物形象分析 1、王冕:人物形象:学识博治,品行端方,清廉高洁,蔑视权贵 一个品德纯良、蔑视功名的正直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 2、范进:(1)热衷功名:(2)怯懦麻木: 3、严监生:1、胆小怕事,自私吝啬 2.内柔外奸 3.富有人情味(3)对侧室赵氏用心良苦的关爱情 (4)对儿子细腻深沉的舔犊情 (二)小说的艺术成就 1.高超的讽刺艺术 ①善于把当时社会中许多司空见惯的形象加以提炼和概括,塑造成鲜明的艺术典型。使诙谐的讽刺与严肃的写实高度统一。(范进、严监生) ②合理的夸张,冷静的描述有机结合,使讽刺通过情节的发展自然流露出来。 ③善于写人物言论和行为自身的矛盾,让人物处在自我暴露、自我嘲讽的地位,以取得讽刺效果。 ④运用讽刺手法时,能秉持公心,针对不同人物,作不同的方式的讽刺。(王慧与严贡生、范进) 2.独特的结构特点: 它没有贯穿全书的中心人物和主要情节,而是分别由一个或几个人物为中心,其他一些人物做陪衬,组成一个个相对独立的故事,各个故事随着有关人物的出现而展开,又随有关人物的退去而结束。虽然是长篇小说,实际上近于许多短篇小说的连缀组合。 语言艺术:准确洗练,明快通俗,质朴辛辣,富于形象性和表现力。 《儒林外史》的文学地位 《儒林外史》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的长篇讽刺小说。小说以生动形象的笔墨,逼真地反映了社会,是一幅活生生的社会面貌图。作者采用高超的讽刺手法,使该书成为中国古典讽刺文学的佳作。该书代表着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高峰,它开创了以小说直接评价现实生活的范例。 课后训练:学导练相关题目 六、课后教学反思: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2****869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6010126000005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