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类与Ⅱ类均角骨面型上颌磨牙后间隙的测量分析研究.pdf

Ⅰ类与Ⅱ类均角骨面型上颌磨牙后间隙的测量分析研究.pdf

  1. 1、本文档共4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目 录 中文摘要 Ⅰ 英文摘要 Ⅳ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Ⅷ 前 言 1 第一部分 上颌磨牙后间隙测量方法研究 3 1 对象与方法 3 1.1 研究对象 3 1.2 影像收集 3 1.3 测量方法 3 1.4 测量指标 4 1.5 统计分析 6 2 结 果 6 2.1 同一操作者三次测量可信度检验 6 2.2 CBCT 左右侧磨牙后间隙对比 7 2.3 CBCT 与CEPH 磨牙后间隙对比 7 3 讨 论 8 3.1 CBCT 与CEPH 测量磨牙后间隙可靠性均较高 6 3.2 利用CBCT 可以获得更多三维信息 6 4 结 论 9 第二部分 骨性Ⅰ类与骨性Ⅱ类上颌磨牙后间隙对比 10 1 对象与方法 10 1.1 研究对象 10 1.2 研究方法 11 1.3 统计学分析 14 2 结 果 15 2.1 研究对象特征 15 2.2 不同性别间磨牙后间隙对比 15 2.3 基于牙尖线的骨性Ⅱ类和骨性Ⅰ类磨牙后间隙对比 16 2.4 基于矢状线的骨性Ⅱ类和骨性Ⅰ类磨牙后间隙对比 16 3 讨 论 17 3.1 上颌磨牙后间隙的临床意义 17 3.2 指导推磨牙向后矫治技术的应用 17 3.3 磨牙后间隙主要影响因素 18 3.4 骨性I 19 4 结 论 21 4.1 骨性I 2 1 4.2 磨牙后间隙在不同水平测量所得的值不同 2 1 参考文献 22 综 述 28 致 谢 36 个人简历 37 摘 要 目的: 对比头颅侧位片(Cephalogram,CEPH )与锥形束CT(cone-beam CT,CBCT ) 测量磨牙后间隙的可靠性。利用CBCT 三维测量方法,对比Ⅰ类与Ⅱ类均角骨面型 上颌磨牙后间隙,对骨性Ⅱ 了解上颌磨牙后间隙的解剖结构与其可用于磨牙远移的临床实现率之间的关系,分 析骨性Ⅱ类上颌前突患者磨牙远移的上颌解剖极限。指导临床正畸医生更好的利用 推磨牙向后的方法治疗轻中度骨性Ⅱ类。 方法: 收集2017 年12 月至2018 年12 月就诊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口腔正畸科需 CEPH 及CBCT 资料,由同一位影像科技术人员使用同一台 设备进行CBCT 扫描,并拍摄CEPH 。分别对CEPH 及CBCT 左右侧磨牙后间隙的 长度与高度进行三次标定测量,应用SPSS23.0 统计软件对所测数据进行分析,检验 数据的分布特征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检验三次测量之间的一致性,比较两种测量 方法的可靠性;取三次测量的平均值,将CBCT 左右侧磨牙后间隙测量值进行配对 t 检验,对比同一试验对象左右侧磨牙后间隙的一致性;再将左右侧测量值取平均 值与CEPH 所得数据进行比较,观察两种测量方法所得磨牙后间隙差异性。 对68 例共136 侧上颌骨后段CBCT 资料按照骨性I 为对照组和试验组进行测量分析。三维测量时选择两条测量线进行测量,以上颌第 一、二磨牙颊尖连线和以正中矢状线作为测量参考线,在上颌第二磨牙远颊根所在 平面上,选择上颌第二磨牙的釉-牙骨质界(cemento-enamal junction CEJ)水平、根分 叉水平、距离根分叉 2 、4 、6mm 水平及远颊根根尖水平处,分别测量从上颌第二 磨牙到上颌结节远中骨皮质边缘的距离。比较不同测量参考线上骨性Ⅰ类与骨性Ⅱ I

文档评论(0)

136****658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3055023000005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