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微生物学》课件:9 出血热病毒和虫媒病毒.pptVIP

《医学微生物学》课件:9 出血热病毒和虫媒病毒.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4.血清学检测 (1)特异性IgM抗体测定:早期快速诊断 (2)血凝抑制试验:临床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 (3)中和试验:流行病学调查或新分离病毒的鉴定 (4)补体结合试验:传统的乙脑病毒血清学诊断方法,回顾性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 四)微生物学检验 关键措施: 灭蚊、疫苗接种和动物宿主的管理 灭活疫苗:鼠脑来源和细胞培养来源 减毒活疫苗:SA-14-14-2 五)防治原则 黄病毒科黄病毒属的一个血清亚群,包括4个血清型,即登革1、2、3型和4型。 登革病毒主要通过伊蚊传播,引起人类登革热(dengue fever)、登革出血热(dengue hemorrhagic fever)及登革休克综合征(dengue shock syndrome)等不同临床类型的传染病。 登革病毒感染广泛流行于全球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特别是东南亚、太平洋岛国及加勒比海地区。 二、登革病毒 (dengue virus) 球形, 45-55 nm, ss(+)RNA ,核衣壳二十面体立体对称 有包膜,表面有E刺突 1. 形态结构 一)生物学性状 可在多种哺乳动物和昆虫来源的细胞中生长,乳鼠是最敏感实验动物; 常用乳地鼠肾细胞、猴肾细胞、伊蚊C6/36细胞等, CPE(+)。 对低温抵抗力强,不耐热。 一)生物学性状 2. 培养特性 3. 抵抗力 传染源: 人群普遍易感,人和灵长类动物是主要的储存宿主,患者和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 。 二)流行病学特征 传播媒介: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 流行特征: 流行季节:5-11月 在地方性流行区,儿童发病率较高 三)致病性与免疫性 登革热:病情较轻,出现发热、头痛、全身肌肉和关节酸痛、淋巴结肿大及皮疹(轻型、典型、重型); 登革出血热:典型登革热,出血倾向严重(常有2个以上器官大量出血,超过100 ml); 登革休克综合征:病程中或退热后,病情突然加重,有明显出血倾向及周围循环衰竭,出现出血性休克、死亡率高 登革出血热-皮下出血 1.病毒分离 接种白纹伊蚊C6/36细胞或新生小白鼠,乳鼠脑内、伊蚊胸腔或培养细胞内。 2.核酸检测: 主要方法有核酸杂交、RT-PCR及原位RT-PCR等,可用于病毒的早期快速诊断和分型鉴定。 四)微生物学检查法 3.血清学检测 (1)特异性抗体检测 IgM:登革热的早期快速诊断 IgG :双份血清,登革病毒的诊断 (2)血凝抑制试验 双份血清。 防蚊和灭蚊 无有效疫苗和针对病毒的药物 五)防治原则 HFRS:主要是肾病症状,患者有严重的蛋白尿 * * 可能的途径有3类5种 * 可能的途径有3类5种 * 可能的途径有3类5种 * 检测特异性lgM 抗体、 检测特异性lgG抗体、检测血凝抑制抗体 因其病毒体的形态结构、传播方式、感染宿主后引起的临床表现等在病毒学分类上归于不同病毒科的不同病毒属。 1984年国际病毒命名委员会成立了黄病毒科(flaviviridae),黄病毒属。 * 1953年首先在日本从患者脑组织中分离获得,因此也称日本脑炎病毒(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JEV)。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广泛,主要通过蚊子传播,是严重威胁人畜健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也是我国及亚洲地区夏秋季流行的主要传染病之一。 * OFR先转译成一个多蛋白前体(3432个氨基酸),经蛋白酶切割加工成3种结构蛋白和至少7种非结构蛋白。 脑内接种后病毒大量增殖,约3-5 d后乳鼠的神经系统兴奋性亢进,表现为肢体痉挛、麻痹,最后导致死亡。 青年下乡 * 出血热病毒、虫媒病毒 掌握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汉坦病毒的流行病学特点(传播媒介,储存宿主)、致病性、免疫性及特异性预防 熟悉乙型脑炎病毒、汉坦病毒的形态结构、培养特性和微生物学检查方法;虫媒病毒的共同特性 了解虫媒病毒的概念和分类;人类出血热病毒分类及我国常见种类 教学目的 出血热病毒 (Hemorrhagic Fever Virus, HFV ) 由节肢动物或啮齿类动物传播,引起出血热的一大类病毒 。 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一组疾病或综合征的通称,以发热、皮肤和粘膜出现瘀点或瘀斑、不同脏器的损害和出血,以及低血压和休克等为主要特征。 1、临床特征(3H):高热(Hyperpyrexia)、出血(Hemorrhage)、低血压(Hypotension) 和高死亡率; 2、自然疫源性疾病,动物传给人后,通过人-人传播,造成流行或暴发流行; 3、均为有包膜的RNA病毒,按传播途径分四大类: 蜱媒传播: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病毒 科萨努尔森林热病毒

文档评论(0)

学习让人进步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活到老,学到老!知识无价!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