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一讲 古代的插图版本
在刻印的书籍中插图,很早就开始了。我们此前在介绍早期印刷的时候,说唐代的佛教
徒喜欢做菩萨像、佛画,来宣传宗教,这就是插图,也叫版画。当然,我们讲的重点,是后
来世俗书籍中,经史读物中,插图的本子,和古代插图演变的大致脉络。
由于书籍中的插图不是孤立存在的,是书的一部分,鉴定方面大可依据书籍特征去入手;
也由于插图版画,现在属于美术史的研究内容,所以,我们这里就简单地介绍历代插图本中,
比较精彩,比较突出的例子,以丰富我们对古籍版本的认识,和鉴赏的水平。
宋元时期,建阳书坊为了多卖好卖,也喜欢在书籍中插图,以加强表现力。这些叫做“纂
图”、“全相”、“出相”的书籍,就是有插图,往往是世俗读本。
这是敦煌出土的,五代后晋时期的观音菩萨像。
这是著名的唐代咸通九年金刚经。它的佛画就很精美。
这是应县木塔出图的辽代《妙法莲华经》佛画;这是金代平阳府姬家刊刻的《四美人图》。
这是南宋建阳书坊刊刻的,我国最早的画谱 《梅花喜神谱》,和 《纂图互注毛诗》。
这是元代的著名话本,《全相平话》,里面的三国志平话,有连环画的性质。
纵观来讲,唐宋元时期,还是我国版画历史的幼年时期,图片往往比较粗糙,构图、绘
画、雕刻技法等等,还很一般。当然,有些佛经的插画,精致一些。
古代插图版画的大进步、大飞跃,是明代万历年间从徽州开始的。当时许多徽商在江南
的苏州、杭州、南京等地经商,接触到江南的文人、画家,又有发达的印刷事业和旺盛的书
籍消费,徽商们便把徽州的木雕艺人请到江南,与文人、画家结合,专门从事书籍版画的制
作。
当时著名的画家有丁云鹏、张梦征、汪耕、程起龙等,雕刻家有徽州虬村的黄氏家族数
十人。他们的作品,完全摆脱了宋元时期粗放、简单的手法,表现得山水清秀,人物雅致,
刀法细腻,完全具备传统绘画、文人画的特点。所刻印的书籍,又都是通俗小说、戏曲文学,
下里巴人的读本,很受读者欢迎。达到了我国版画史的最高峰。
由于文人画家、商人资本与雕刻工匠的结合,这种精美的技术迅速传遍江南各地。有些
出版家还把画家绘画的技法,用雕版的形式表现出来,印制成 《画谱》,供人们临摹学习。
著名的有 《历代名公画谱》、《唐诗画谱》等等。有的制墨商人,请画家把自己的墨锭上的纹
饰,绘制出来,雕刻出版,制作成画谱,著名的有程大约 《程氏墨苑》,方于鲁 《方氏墨谱》
等,都是传世名作。
“饾版”。
有了高技术的画家、工匠,就把多色套印技术和绘画、版画技法结合起来,分色、分层、
多次套版印刷,制作精美的“饾版”画谱。饾版的意思就是拼版,用多种颜色的小色块,多
次叠加印刷,取得了颜色准确,晕染过渡精细的效果,极为美妙。这种办法现在叫木板水印,
目前我国荣宝斋和朵云轩有这个技术。
拼色的同时,还要使得画面的线条、纹样、颜色有立体感,怎么办?就用 “拱花”。充
分利用传统纤维纸柔韧的特性,刻好正负两块板子,夹住印纸,施加压力,就在纸面上形成
浅浮雕的效果,美轮美奂。
著名的饾版、拱花的作品,有 《萝轩变古笺谱》,天启六年吴发祥在南京印刷。天启年
间,徽商胡正言在南京刊刻了 《十竹斋画谱》、《十竹斋笺谱》两部巨作,都是杰作。
当然,这类彩色印刷的版画,制作精良,技法精湛,历来都是收藏家追逐的上品,比之
宋元善本,不遑多让。20 世纪30 年代,鲁迅、郑振铎委托北京荣宝斋复制了《十竹斋笺谱》;
80 年代,上海朵云轩才复制了 《十竹斋画谱》,恢复了古代技术。
下面讲讲清代版画插图。
清代初年,明末江南徽派版画流风余韵尚在,依然很精美。也有一些好的画家,如陈洪
绶,在杭州刊刻了《楚辞·九歌图》、《水浒叶子》,画家萧云从在芜湖刊刻了《太平山水图》、
《离骚图》等,刘源绘在苏州刊刻了 《凌烟阁功臣图》。
康熙时期,南京画家王概、王蓍、王臬合作绘画、刊刻了著名的 《芥子园画传》,饾版
彩色印刷,把传统花鸟木石绘画技法,用图画分解的办法,刊刻出来,普通学画者就依据《画
传》来入门了。这部书在清代被多次翻刻,后来也有影印。
官家方面,著名的要算康熙年间,武英殿刻印的《御制耕织图》了,是宫廷画家焦秉贞
绘画,苏州刻工朱圭操刀的,也很精美。康熙五十二年的《万寿盛典初集》,乾隆时期的《圆
明园四十景图》、《武英殿聚珍版程式》等,都有精美的插图,不过都是宫廷御用画家的笔墨,
没有明末徽派版画那么生活化。
康乾时期,民间雕版版画水平还比较好,继承了明代以来精细考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