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学基本知识文库:陶渊明.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人学基本概念系列—— 陶渊明 形而上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文明之一,人学是研究人类文明、思想、道德、社会规范形成 等领域的学科。 本文提供对人学基本概念 “陶渊明”的解读,以供大家了解。 陶渊明 【生卒】:365—427【介绍】: 晋代文学家,思想家,寻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名潜,字渊明;又云名元亮,字深明。 少怀高尚,博学善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所贵。 以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公务,不久自辞归。 州召为主薄,躬耕自资,抱疾不就。 后又为镇军,建成参军,又为彭泽令,“素简贵,不私事上官”。 郡派遣督邮至县,县吏告陶氏应束带见之,乃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 义熙二年(403)解印归去。 不久,征着作郎,不应。 江州刺吏王弘欲识之,不能致。 与官场拒绝往来之后,惟与友人畅酒,由田舍至庐山游观而已。 余生尽隐乡间家舍,遇酒则饮,雅泳不辍。 随心所欲,自谓羲皇上人。 元嘉四年(427)将复征命,卒。 世号靖节先生。 作为文学家,陶氏作品甚丰,其中表述的思想,在哲学上崇尚自然无为,在政治上则抨击现实之黑暗与战乱,向往安静平和的社会。 陶氏的人学思想,亦以自然无为为宗,他首先肯定“人最灵智”,认为大块受气,唯人独灵。 人类禀神智以藏照,兼三五而垂名。 人虽然奉上天之成命、亦师圣人之遗书,但“天道幽且远,鬼神茫昧然”,人最终还是要自己掌握自己。 他认为福祸无门,皆由人致。 福祸并不虚至,如果人能夙兴袒寐,怀有真才,福祥自来,倘若一无所能,自然不能怨天尤人。 然而针对乱世和自己的遭遇,他也认为善恶没有必然的报应。 人的质性是自然无为,不适合矫厉妄为的生活方式。 人亦不必为口腹所役、贫富所牵。 在贫富相交战之际,应以道胜之。 陶渊明所有文集并行于世,较完备的版本有今人逯钦立的《陶潜明集》。 (1)人生似幻化 陶渊明的人生观体现了他的自然无为之人学宗旨。 “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 人的一生如流电之倏如,犹如在梦幻之中,人世间的任何事情都不应成为人的羁伴。 人生亦无任何根蒂,一如路上的微尘,寄生于世间。 荣华富贵难以久在,盛衰起伏不可估量,虽然留有一世英名,一生亦是枯槁无味。 日月纵有循环之生,我却不愿再次来到这个世界。 达人解会其意,知道“衰荣无安在,彼此更共之”,乃逃禄而归耕,所以,陶氏决定“甘贫贱而辞荣”,认为富贵并非己之愿望,帝王之荣更不可期。 虽然箪飘屡空,却依然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他认为,仕途是人生的樊笼,而人生观的真谛乃是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陶渊明的人生观,无为而不消极,虽反对入世,却珍惜人生之欢愉,在中国人学史上颇具代表性。 (2)有生必有死 陶渊明的生死观承其人生之论,亦宗自然无为之说。 人生虽然珍贵,但“天地赋命,有生必有终”,自古圣贤,亦不能独完,何况于寻常之人。 人的穷与达不可妄求,寿与夭亦永无外求之理。 人之情,贵贱贤愚莫不营营惜其生命,但如果太过分,则会陷入迷惑之中。 彭祖虽然长寿,却不得永生。 在死的面前,老少贤愚是一样无二的。 假如包括人在内的万物都要循环不已,人生岂不是太劳累了吗?自古无人不死,无人不终,所以,称我之情的日常选择是“浊酒且自陶”,千载之后非我所能知,重要的是今生今世。 对于生死,当然亦有崇高的选择,“朝与仁义生,夕死复何求。” 仁义是衡量生死的最高标准。 陶渊明的生死观与其人生死观是一致的。 (3)大块受气唯人独灵 陶渊明认为,宇宙是自然生成的,因此没有造物主,也没有人格神作为宇宙的主宰。 他说:“大块之受气,何斯人之独灵!禀神智以藏照,秉三五而垂名。 或击埌以自欢,或大济于苍生;靡潜跃之非分,常傲然以称情。” 这是说,人与物都是禀受自然之气而生的。 但人与物又有区别。 其最大的不同是人有意识,有智慧,因此人在社会上 可以选择自己的道路。 但无论是“潜”是“跃”,为官还是为民,在陶渊明看来,都是自然的,合乎人的本性的,都是可以在出仕或隐退的生活中自我满足的。 陶渊明把“击壤以自欢”的退隐生活与“大济于苍生”的出仕抱负结合起来,认为二者“靡潜跃之非分”,都是合乎自然的,实际上表现了一种儒道融合的倾向。 同时,陶渊明认为人与物有共同的本质,这个本质就是气,它们都是气化的结果,但人与物又有区别,人可以“禀神智以藏照,秉三五以垂名”,世间只有人才是“最灵智”的。 这样,在天人关系上,也同样表现了儒道两家的综合,既排除了儒家的天命论,又排除了道家“长生久视”的幻想。 (4)形影相依神辨自然 在陶渊明的诗文中,不仅对佛教的因果报应说持否定态度,而且对形神关系问题也表示了自己的看法。 他借慧远提出的形、影、神三个概念,写了着名的《形影神》组诗。 他在序中说明了写此诗的目的,认为“贵贱贤愚,莫不营营以惜生,斯甚惑矣”,故写诗以辨之。 他在该诗中阐发了形体不能长生的道理,认为“天地长

文档评论(0)

130****973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