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学基本知识文库:渥兹华斯.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人学基本概念系列—— 渥兹华斯 形而上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文明之一,人学是研究人类文明、思想、道德、社会规范形成 等领域的学科。 本文提供对人学基本概念 “渥兹华斯”的解读,以供大家了解。 渥兹华斯 【生卒】:1770—1850【介绍】: 英国浪漫时期的诗人。 生于一个律师家庭。 8岁时母亲去世,被送到霍克斯黑德寄宿学校读书,直至1787年。 童年时熟读英国名家诗篇,并特别受家乡湖光山色的陶冶。 13岁父亲去世后,由其舅父抚养成人。 1787年进入剑桥大学圣约翰学院学习。 1790年,与友人徒步旅行法国、意大利、瑞士和德国,他对法国大革命同情并表示过热忱欢迎,甚至跑到巴黎被击毁的巴士底监狱,拣起一块砖石作纪念。 但后来因对雅各宾党人暴力专政不满,加上英国政府所持立场的影响,他转变了态度。 1793年,发表了他最早的诗作《黄昏信步》和《写景诗》。 1795年,由友人赠给一笔遗产,他同妹妹迁居多塞特郡乡间。 此间他写下唯一的无韵诗悲剧《边境居民》;他们兄妹还首次与柯尔律治相遇,三人结成挚友,一个新的诗派也由此诞生。 渥兹华斯和柯尔律治共同出版了诗集《抒情歌谣集》(1798),收有几十首诗,其中渥兹华斯的《丁登寺》和柯尔律治的《古舟子咏》等可称不朽之作。 《抒情歌谣集》后来被认为是英国诗史的一个转折点,开创了英国文学史上的浪漫主义时代。 1797—1807年这10年被称为渥兹华斯“伟大的十年”,因为他最优秀的作品几乎都是在这期间完成的。 除《抒情歌谣集》外,他还创作了《采干果》、《露斯》和短诗《露西》组诗,同时写作长诗《序曲》。 1807年,他的两卷本诗集出版,其中收入《决心与自主》和他大部分最好的十四行诗。 此后诗人佳作渐少。 1843年被封为英国“桂冠诗人”,1850年4月23日去世。 渥兹华斯生活和创作的年代,正赶上英国的产业革命和殖民扩张,他目睹了农村遭破坏,农民背井离乡;目睹了工厂林立,火车日夜奔驰,自然的优美和寂静被破坏。 他同情受难的农民,并因此厌恶近代工业文化,在诗作里力劝人们爱自然,回到自然。 在思想上他受卢梭的影响,又笃信当时流行的泛神主义。 他的长诗《序曲》叙述了其精神发展的过程,突出地表现了他的人道主义观点。 像其他消极的浪漫主义者一样,他一方面对社会现实妥协,另一方面又妄想历史开倒车,回到他幻想中的纯朴自然。 在英国,他一直被认为是莎士比亚和密尔顿以后影响最大的诗人。 (1)自然使人性天真纯朴 渥兹华斯认为,人性生来是善的,受到社会的影响才会变坏。 自然仿佛有一种神秘的力量,能对人起深刻的教育的影响,能使人性保持天真纯朴。 他在《规劝和回答》中赞颂自然胜似书本,“书真无聊!枉把人精力消磨”,而自然“那里面的智慧比什么还多”。 他呼唤人们回到万事万物的光辉里,请大自然当自己的教师。 他说,大自然像“来自春天树林的一种天机,会教你认识到许多东西,关于人,关于善和恶的道理,这要胜过一切哲人的教义。” (2)诗人是捍卫人性的磐石 在渥兹华斯看来,诗不是一个人,但比一般人具有更锐敏的感受性,具有更多的热忱和温情,因而诗人更了解人的本性,并有着更开阔的灵魂,他称诗人是“保卫人性的磐石”。 渥兹华斯认为,人与周围的事物相互作用和反作用,因而生出无限复杂的痛苦和愉快;诗人依据人自己的 本性和他的日常生活来看人,认为人以一定数量的直接知识,以一定的信念、直觉、推断来思考这种现象;诗人以为人看到思想和感觉的这种复杂的现象,觉得到处都有事物在心中激起同情,这些同情,因为天性使然都带有一些愉快。 而诗人作的、主要注意的,就是上述人们都具有的这种知识,以及除了日常生活经验我们不需要别的训练就能喜欢的这些同情。 因为人与自然根本互相适应,人的心灵能映照出自然中最美最有趣味的东西。 渥兹华斯进而认为,诗人的思想对象随处都是,他不论什么地方,只要发现动人观听的气氛可以展开他的翅膀,他就跟踪前去。 诗人是捍卫人类天性的磐石,是随处都带着友谊和爱情的支持者和保护者。 (3)爱自然就会爱人类 渥兹华斯崇尚自然,认为爱自然导向爱人类。 他说,大自然的恩赐。 “对每一个感官来说,滋味还更香甜”,因为“那是人类的人,那是一个美好的地区,无处不荡漾着人道的芬芳”。 他规劝人们回到自然,只有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才能得到一种爱人类的升华。 他称这种回到大自然中的人,“在他自己的领域里,他是一个主人,或是一种力量,一种精神,在大自然之 下,在上帝之下,主宰着。 ……像一位巨人在雾里向前迈大步。” 渥滋华斯认为,有了这种境界,人们就会爱人类。 “就这样,在我眼前人明显地高贵化了;就这样,我这颗心首次对人类的本性起了一种不知不觉的爱和敬”。

文档评论(0)

130****973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